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低於預期。經濟學者認為,若不尋找「清零政策」的退場機制,中國難以到5.5%的成長目標。
中國嚴格的新冠防疫措施正扼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成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2022年第二季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年初相比下降2.6%,同比成長0.4%。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弱的數值。今年第一季,GDP同比成長還有4.8%。中國國家統計局以國際環境復雜嚴峻、中國疫情多發等不利影響加大來解釋「極不尋常」的經濟發展,並稱第二季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
在中國政府對「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堅持下,經濟發展受到強烈沖擊。多個中國大城市今年春天都執行了嚴格防疫措施,以防止具高度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傳播。上海四月和五月的封控措施重創經濟。當地的港口則積壓大量貨物,航運業務因為封鎖而無法正常運轉。
分析師此前已經預期中國第二季的成長乏力。但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分析師畢斯瓦斯表示,實際數字仍令人感到震驚。
東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Toru Nishihama)表示:「中國經濟已經站在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的邊緣。但最糟糕的情況在5到6月期間已經過去,可以排除衰退或者連續兩個極度收縮的可能性。」
清零政策有沒有退場機制?
「鑑於成長乏力,中國政府可能會從現在起部署經濟刺激措施,以提振中國經濟。」但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降息的障礙很大,因為這將使迄今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的通貨膨脹率上升。」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學者家曾林(Max Zenglein)分析稱:「中產階級越來越能感受到這些影響,例如收入停滯或房地產價格下跌。如此政府會面臨更多政治壓力,必須找到解決方案。」曾林指出,成長乏力加劇了金融系統的問題;如果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未來幾個月違約率上升是可預期的。「最有效的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是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也認為:「糟糕的經濟數據的主因是新冠清零政策,這讓中國走向荊棘道路。你不知道下一個風險區在哪裡。」
但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國會放棄清零。零星的感染數字就可能導致整個地區被封鎖,上周在西安便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重要經濟中心,也因為多次發現感染病例而實施新的限制措施。
上海解封後,經濟形勢有所緩解,但許多人擔心新一波的新冠限制將給經濟帶來進一步問題。具有高傳染力的奧密克戎變種也在中國蔓延。伍德克認為,中國政府高層堅持動態清零卻沒有退場機制。「中國何時才能擺脫這種局面?只有在人民都良好接種中國疫苗以後才能做到:三針、四針、加強針—而且是采用有效的疫苗,例如mRNA疫苗。然而,中國正擋在自己的路上。進口的技術未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