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2.5秒?美日維安專家看安倍遇刺:嚇傻的隨扈錯失救人機會,日本應整合情報「防範未然」

2022-07-19 19:04

? 人氣

曾在2000與2008年兩度為G8峰會負責維安的前警視總監池田克彥也說,如果那些站的很遠的安倍隨扈能夠貼身保護他,那麼結果將會截然不同。在《讀賣》的專訪中,池田克彥則指出安倍身處的360度開闊現場,就是一個非常難以守備的地方。他也質疑為何不將競選車開到安倍身後、沒有管制交通、也沒有阻止任何人從後方靠近。另一位前警視總監高橋清孝也對《每日新聞》表示,安倍演講的地點加上後方全無戒備,才會讓這場悲劇發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位負責保護高級外交官與外國政要的美國外交安全勤務處(Diplomatic Security Service)成員對《路透》表示,安倍應該要有一名專門保護他的貼身隨扈,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馬上護送他離開,「我們的作法是抓住他的腰帶和領子,用我們的身體護住他,然後馬上閃人」。

日本戰略研究論壇的政策委員丸谷元人則在《JBPress》撰文指出,安倍晉三演講時所在的安全島全無遮蔽,加上四周被圍欄圈住,要是遭到投擲炸彈也難在短時間內脫離現場。「雖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在這種『無處可逃』的地點安排活動,但究竟是誰讓安倍前首相在這種地方演講,警方應該好好調查才對」。

丸谷元人也質疑安倍在奈良街頭演講時,身後完全沒有安排任何貼身隨扈,無法在第一時間之抓住安倍脫離現場,甚至用穿著防彈背心的肉身護住安倍。他也質疑現場維安在兩發槍響的2.5秒之間沒有作任何事,「如果維安能夠大聲呼喊撲向兇手、或是擋住他的射擊路徑,都可能讓槍手失去專注,但現場的隨扈們(在第一聲槍響後)卻是一動不動,如此遲鈍的反應讓人無法為他們的表現辯護」。

(安倍遇刺前一週在愛媛街頭演說,背後就有隨扈監控安倍身後的情況)

丸谷元人指出,安倍演講現場共有7名維安人員,但是沒有任何一名在事發時擋在安倍身後,而且這7人竟讓槍手最終貼近到距離安倍僅有3公尺的地方,所有隨扈在他開槍前都沒有發現任何異狀,這在保護重要人士的專業領域根本不可想像。

因為一般而言,只要讓刺客進入保護目標的10公尺範圍內,警備工作就可以說已經失敗。即便是持刀襲擊,10公尺內的範圍可能讓隨扈來不及應變;若是持槍射擊的情況,10公尺範圍內的射擊精準度也會大幅提升。以這次山上持土製短管散彈槍行刺的情況,若能將其擋在10公尺之外,他想射中安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擔任自衛隊空將,目前擔任民間組織「國家戰略研究所」所長、麗澤大學教授的織田邦男則指出,若有隨扈能在刺殺安倍的第一槍響時撲向安倍,那麼這位英雄似乎就能成為阻止暗殺的英雄。不過站在危機管理的觀點,重點應該放在如何防患於未然,而非期待「英雄」挺身而出。

所謂「防患未然」之道包括在可疑人士靠近安倍之前,便加以阻止、盤問、搜查隨身物品;甚至在山上徹也在家中製造土製槍械時,就加以揭發逮捕。尤其山上對統一教的怨恨已經長達20多年,近年更在家中製造爆裂物、甚至試射槍械,警方對於這些行為卻都沒能加以掌握。

織田邦男批評,安倍遇刺凸顯了日本治安機關的根本缺陷,以國外的情況來說,美國有聯邦調查局(FBI)、英國有軍情五處(MI5、又稱英國安全局),日本卻沒有這類以全國為守備範圍、全面掌控情報的有力組織。日本警察在都道府縣的分割之下,情報難以共享,即便要實施竊聽,也限於毒品、殺人等組織犯罪,由法官簽發令狀,對於山上徹也這樣的孤狼根本無計可施。

織田邦男指出,發生安倍晉三遇刺的遺憾,不能只糾正維安系統的錯誤,否則類似事件很快又會重演。他建議日本應當成立類似FBI或是MI5這類擁有強大搜查權的機關、或者考慮設立一個負責整合全國治安情報的組織,不該只是依靠現場隨扈與維安人員的最後一線努力。透過擁有强大調查權的安全機構、並且有效整合與即時分享治安情報,而非期待哪個英雄挺身而出,方能真正防範危機於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