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欽觀點:跨境匯款啟示錄─金融創新與監理的平衡

2022-07-27 05:50

? 人氣

傳統跨境匯款

一般民眾有匯款至美國的需求,除已有設定網銀匯款外,須至銀行分行辦理。客戶在櫃台填寫取款條、匯款單、外匯申報、就每一筆匯款付手續費新台幣600至900元不等。銀行行員會告知收款方的解款行,可能會再收手續費,匯款期間2至4天,甚至更長時間。接著,行員須根據單據在銀行系統登打資料,之後匯款銀行會交由中轉銀行(如花旗銀行、大通銀行、紐約銀行等在台分行)接續處理。匯款行與中轉銀行行員須依據SWIFT電文標準格式完成匯款電文在電腦上的登打;中間過程會有覆核人員的重複檢查,一定金額以上則須更高層級人員的再次覆核,以確定電文無誤,不致有金額、收款銀行、收款人姓名等的任何錯誤。整個流程繁複,涉及人工作業,如附圖所示。順帶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客戶在台灣的銀行間境內轉帳美元,銀行仍採用SWIFT,而非財金資訊系統,處理銀行間的匯款,一樣收取高額的手續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傳統商業銀行跨境匯款流程(作者提供)
傳統商業銀行跨境匯款流程(作者提供)

2017年9月,SWIFT為改善服務,推出名為「全球支付創新」(GPI) 的系統,聲稱已被 165 家銀行採用,50%跨境匯款可在30分鐘內完成。國際結算銀行(BIS)今年2月的報告則指稱,SWIFT GPI服務仍須透過中轉銀行,匯款速度快則5分鐘,慢則2天,主要處理時間耗在中轉銀行、受款銀行的法遵作業(例如:充分認識客戶KYC、反洗錢與打擊資助恐怖主義 AML/CFT)。

此外,受款銀行並未提供24x7(一週7天,一天24小時)的服務而致耽擱。另一個據業界專家指出的原因是:由於使款項暫時停泊可以形成無息資金池,以賺取利差,中轉銀行、受款銀行的市場習慣竟是不立即將款項撥付。2018 年,總部位於倫敦的《金融時報》評論道:「SWIFT跨境轉帳在到達最終目的地之前要經過多家銀行,這使得流程耗時、成本高昂,且就多少金額最終可送達受款人缺乏透明度。」

SWIFT並非世上唯一的跨境匯款支付系統。中國於2015年10月8日採用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作為其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提供人民幣清算和結算服務的支付系統,首批直接參與者包括在中國大陸設立的19家中外銀行以及176家間接參與者,涵蓋47個國家和地區。 SPFS (System for Transfer of Financial Messages) 則是俄羅斯中央銀行自 2014 年以來持續在開發的金融轉帳系統。當時美國政府因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而威脅要剔除俄羅斯與 SWIFT 系統的連接。以上幾個跨境匯款支付系統均為歐美與中俄等國政府機構支持所設,提供予傳統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使用,仍以SWIFT為主流;以其昂貴且缺乏效率,顛覆性的新創跨境匯款支付平台隨之興起,以滿足客戶快速與廉價的需求、搶占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明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