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小資料
位置:內陸國家,夾在德國、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中間。
面積:約7萬8000平方公里(台灣的2.2倍)
人口:約1000萬(台灣的0.43倍)
首都:布拉格
主要族群:捷克人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2萬5732美元(2021年資料)
請問巴黎是哪個國家的首都?你大概會回答「法國」,其實標準答案是「法蘭西共和國」,但誰會那樣說?只有任性的法國人才會。
現在試試看這題:布拉格是哪個國家的首都?你若想耍任性,答案就是「捷克共和國」,你若想耍酷,那就是「捷基亞」(Czechia)。
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完整名字和簡稱,其中最糟的一個就是美利堅合眾國,真是又臭又長!幸好它有較短的版本,例如U S A、美國(雖然許多拉丁美洲人都反對叫它America)或外國佬之地(Gringoland),其他名字冗長的國家也有較簡短的通稱,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是P R C或中國。然而過去100年來,捷克共和國都無法為自己取一個普及大眾的簡稱。捷克人在1918年建國時將它取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結果《國家地理雜誌》嘲諷這個名字「取得很爛,才剛出生就作繭自縛。」
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後,政府官僚依然無法為他們的新國家推廣一個簡明扼要的英文名字,他們能想到的只有「捷克共和國」。為何連一個簡稱都掰不出來?這些人顯然都忙著進行其他更重要的活動,例如暢飲他們的傳奇啤酒。
2016年,他們終於正式登記「捷基亞」為簡稱;諷刺的是,5年後唯一無法接受這個順口名字的國家就是它自己。反對者的論點都很薄弱,瓦茨拉夫.舒利斯塔(Václav Šulista)是這個實用名稱的領銜支持者之一,我問他認為它大約何時會被世人廣泛使用,他說:「全球應該能在2030年前實現,捷克則要等到2040年,而且我還是個極度樂觀的人。」
「捷基亞」是個古老的名字,它在1634年首度出現於拉丁文書冊,直到1841年才被寫成英文。若要了解一個歐洲國家,首先就必須了解它的歷史,所以讓我們跳到「捷基亞」這個字問世的200年前。
捷克人發動戰爭的方式
捷克真是充滿歷史典故,連一扇窗子都有故事可講。1419年,有人從布拉格的新市政廳向正在街上遊行的改革教派丟石頭,群眾暴怒之下衝進市政廳,將法官和十幾名天主教議員扔出窗外。他們就算沒摔死,肯定也被暴民圍毆致死了。這件事被稱為「布拉格拋窗事件」,引發了17年的戰爭,而大約200年後,市民又把另一群天主教徒從另一扇窗子扔出去,掀起一場更大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