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帶來的創造性破壞,會降低所有人的生活水準:《綠色精神》選摘(3)

2022-08-09 05:10

? 人氣

等到電子輸入科技問世之時,已經有數百萬人在QWERTY鍵盤的打字機上學打字。以更有效率的設計替換QWERTY 鍵盤,不但成本昂貴,而且難以協調。因此,在今日的英語鍵盤上,字母的排列仍然維持過時的QWERTY 組合—我現在用來寫作本書的鍵盤也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QWERTY 鍵盤的例子顯示,網路效應強大的科技可說是極度穩定。這一點對於環境議題有重要的影響。美國的汽車文化(以及現存的汽車、道路、加油站與住宅所構成的網路)根深柢固,難以破除而有利對環境更親善的選擇發展,像是密度更高的城市與改良的大眾運輸系統。其他歷史背景不同的國家,對於汽車和道路的依賴性就沒那麼高。確實,轉型到綠色能源結構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要克服能源資本分配與基礎設施的現有網路。例如,或許電動車是綠色選項,而如此一來,我們就必須以快速充電的「加電站」和快速充電的電動車取代「加油站」。

就像汙染或是COVID-19 之類的傳染病,網路外部性也會引發政策問題,只是問題的類型不同。壅塞已經是現代人日常生活愈來愈常見的特質,特別是對城市居民或經常差旅的人而言。

我們的解決辦法是透過私人所有權和網路的運作,把外部性「內部化」。如果一家公司擁有整個網路,它就有動機建立並執行一套制度,把網路外溢效果降到最低。手機通訊網路在尖峰時段可能會受壅塞之累。但是,獲利能力高的通訊業者有誘因投資擴張產能,或是採用吸引人的費率,以減少繁忙時段的壅塞。

道路、空中航道等公共網路的管理比較具有挑戰性,因為它們的經營靠的是政治共識,而不是利潤最大化。我們會再回頭討論壅塞訂價和壅塞稅的概念,這些是讓公共網路的使用達成最高效能的創新。

金融外部性

環境問題主要源自科技外部性。就像汙染,這些外溢效應來自發生在市場之外的互動。另一個重要但是在環境理論裡少有討論的變體是金融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ty),這些是透過市場間接發生的外部性。它們的發生原因是經濟行為影響價格和其他人的所得。

金融外部性的詳細研究很少。或許最重要的例子是工廠關門,生產活動外移到工資較低的地區。這通常發生在美國,公司從高成本的州搬到低成本的州。不過,其他例子(較不具爭議性,但數量更多)的成因則是創新的創造性破壞,以及新產品取代舊產品所造成的市場流失(如電腦取代打字機)。

以紡織廠的關閉為例。這種變動所造成的工作流失通常會導致失業期間變長,勞工最後換到工資更低的工作。經濟學家史蒂芬. 戴維斯(Steven Davis) 與提爾. 馮. 瓦契(Till von Wachter)有一項重要研究提出關廠影響的估計值。他們發現,在工廠關門之後,勞工接下來10年的所得通常會減少15%。假設工作的年薪是5萬美元,那麼被取代的勞工在未來10年的所得會減少7萬5000美元。失去高薪製造業工作的勞工承受高度的金融外部性,這是一個例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