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的時代啟示
目前正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共展出138件展品,每一個按下快門的瞬間,都記錄下了影響人類歷史的重要時刻。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常勝軍卡洛古茲說:「美麗與悲慘都令人屈膝。」觀展後才會深刻明白,在得獎作品中,悲慘的事件總是比幸福的多太多。悲劇不乏天災人禍,其中人禍佔絕大多數,從二戰著名的硫磺島升旗到蘇丹的禿鷹與小女孩,展示了八十年來動亂、戰爭、飢餓、民族衝突等發人深省的議題。
跳脫「旁觀他人之痛苦」
觀展過程中,除了深刻得與照片有情感連結外,很難不令人聯想到蘇珊桑塔格所說的「旁觀他人之痛苦」,此書的封面,顯示了一個被吊死的受刑人,一旁則是另一人微笑旁觀。在本次展覽中,1977年現場新聞攝影獎的得獎作品,拍下了曼谷慘案中,右翼學生在大學附近攻擊左翼學生,一人已被吊死,另一人則拿椅子持續朝屍體攻擊,周遭旁觀者多以微笑面對眼前情景。兩幅景象展示在我們眼前,向我們發起質問,並捕捉了人性最黑暗的時刻,道德良知在衝突的面前竟顯得一文不值。
然而,桑塔格指出,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衝突影像,人們產生了憐憫之情,遠方的受害者與我們距離遙遠,反而有了不切實際的感覺,甚至已經麻痺。她說:「我們的憐憫宣告了我們的無辜清白,以及我們宛如真切的無能為力感。」因此,我們在觀看後,是否應反省自身短暫的憐憫之情,是否應預防那些照片激發出的火花,在回到家、吃完晚飯後就迅速熄滅?在關注後產生同理心,進而採取行動。雖然桑塔格對此持有悲觀的看法,但我們應持續反思,少一點隨波逐流,世界便有多一分改變的機會
記者的角色
台灣近年流行一句話: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對於近來的媒體亂象,報導頻頻出包等事件,民眾確實有所抱怨,但我們不能一句話抹煞了新聞從業人員的努力。記者從古至今,扮演了記錄歷史與針砭時局等角色,民眾從媒體得到正確的資訊並維護權益,這也是媒體被譽為「第四權」的重要功能之一。
然而,擔任記者,從來就不是輕鬆的,除了要達到民國初年記者黃遠生所提出「四能」說:「腦筋能想,腿腳能走,耳能聽,手能寫」以外。更要面對各種壓力,甚至生命威脅,除了黃遠生之外,獨立報人林白水也因言獲罪以致身死。
百年後的今天同樣如此,記者要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無不冒著風險,甚至性命,就為了獲得震撼的瞬間。2020年獲獎作品報導了喀什米爾地區穆斯林受壓迫的情形,記者需要躲藏在陌生人的家中,甚至將相機藏在蔬菜袋中,才能保護自己。今年的普立茲獎委員會,將特別褒揚獎頒給了烏克蘭記者,以鼓勵其報導俄烏戰爭的勇敢與堅持不懈,自俄烏戰爭展開後,已經超過20位戰地記者喪生,其慘烈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