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裴洛西「訪台」丟出一齣《羅生門》

2022-07-26 05:50

? 人氣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美聯社)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計畫8月率團訪台。消息曝光後,外界的反應聚焦在裴洛西訪問的時機和動機,中共可能做出的回應,以及此行對台美中三邊關係的影響;但沒有人確定裴洛西能否順利成行,更無法判斷中共的具體回應,整件事看起來就似一齣《羅生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因為第一,拜登「沉不住氣」,說美國軍方不認為裴洛西的訪台行程是個好主意;但他同時表示將在10天內和習近平對話。重要的是,拜登沒有說明裴洛西對未來「拜習會」產生的影響。

第二,裴洛西雖是當事人,但對她訪台的傳聞,不證實也不否認,而以「旅行計畫涉及安全問題無可奉告」一語帶過。在被問到拜登提及「此刻訪台,時機不適合」的說法時,裴洛西則表示「總統沒有跟我說」。

第三,中共「先發制人」,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裴洛西訪台「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並警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台美斷交後,美國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訪台不是新鮮事,從川普到拜登就任以來,次數更多,密度愈加頻繁;只是裴洛西位居美國政府第三把交椅,如果她順利成行,將是繼1997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議員金瑞契(Newt Gingrich)之後,25年來訪台最高層級的美國國會議員。

欲探究這次裴洛西訪台事件引發的各種揣測,我們不妨還原一下金瑞契當年訪台前後的一些場景。1995年6月7日至12日前總統李登輝的美國之行,引起中共對台「文攻武嚇」。當1996年1月台海緊張情勢升高時,美國政府當局竟然拒絕提供台灣安全保證。時任國防部長培里(William Perry)被問到,一旦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可能採取的反應時,他的說法是「視情況而定」。

柯林頓總統在1996年3月下令美國航母艦群開往台灣海峽,解除了這場危機。但他在回憶錄中說:「我們從來沒有表明,當台灣遭受攻擊時,是否會協防台灣。」柯林頓最後決定派艦是因為他覺得,「中國試射飛彈已經太過火」;而且根據他的判斷,「在經濟發展與急進的民族主義當中尋求平衡,一直是中國領導人最大的挑戰,尤其在台灣大選期間更是如此。」

柯林頓於1996年11月美國大選勝選連任後,即致力改善與中共的關係。1997年2至3月,時任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和副總統高爾(Albert Gore)相繼訪問中國大陸;重要的是時任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於10月赴美進行國是訪問。他和柯林頓會面並協議,將共同致力於建立一個「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