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勞動省6月1日發布2017年(平成29年)人口動態統計,少子化的狀況看來完全沒有起色—包括新生兒人數(94萬6060人)、結婚件數(60萬6863對)都來到戰後新低,其中新生兒人數更是明治32年(1899年)開始統計人口以來的最低紀錄。
日本政府的人口統計已有109年的歷史,其中新生兒人口的頂峰出現在二戰結束後的昭和24年(1949年),當年共有269萬6638名新生兒來到人世,當時幾乎每四年就可以增加千萬人口。此後每年的新生兒人數都有增減,但昭和50年(1975年)之後,幾乎呈現每年遞減的狀況。
直到2015年(平成27年)以前,日本每年至少還有百萬名新生兒,但2016年首度跌破百萬,去(2017)年再減少3萬918人,1億2670萬6千名日本國民,去年總共生出94.6萬名新生兒,日本女性的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即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日本稱「合計特別出生率」)跌到1.43(2016年為1.44)。若持續這個跌勢,新生兒人數這兩年可能就會跌破90萬。
若依照生育女性的年齡區分,生育率唯一增加的是45歲以上的女性,40歲以上的生育女性2017年則有5萬4千人,顯示高齡產婦在日本社會已成一種趨勢。若以地域區分,東京女性的總和生育率最低(1.21)、沖繩最高(1.94),榜首與榜尾與去年完全相同。
由於擁有生育能力的女性(15到49歲)人數日益減少,結婚的狀況也不比從前,今後的新生兒數字恐怕很難回升。2017年的結婚總數來到60萬6863對(戰後最少)、離婚件數來到21萬2262對。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1.1歲、女性為29.4歲,兩者與2016年相比差異不大。
日本社會除了新生兒不斷減少,2017年的日本國民死亡人數也來到戰後新高(134萬433人),比前一年多出3萬2685人,死因第一位是癌症、第二位是心臟疾病、第三位是腦血管疾病。在出生與死亡兩者一來一往之下,日本人口2017年自然減少了39萬4373人,這也是自有人口統計以來減少最多的一年(2016年為33萬770人),讓日本人口數已連續7年減少。
那麼台灣呢?根據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公開資料,台灣人口將在民國111達到最高峰,之後也將進入自然減少(死亡人口大於出生人口)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