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理性與感性加持,滿足影迷的熱情與期待:《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選摘(1)

2022-08-10 05:10

? 人氣

冷靜地探討吉卜力作品集是不可能的任務。一方面因為這間規模僅次於迪士尼的動畫製作公司,已累積無可撼動的文化影響力。另一方面工作室的代表性人物宮崎駿,已經從「人格」上昇為「神格」,成為人人膜拜的對象。圖為吉卜力工作室動畫《龍貓》,宮崎駿執導。(照片翻攝自《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內頁,黑體文化提供)

冷靜地探討吉卜力作品集是不可能的任務。一方面因為這間規模僅次於迪士尼的動畫製作公司,已累積無可撼動的文化影響力。另一方面工作室的代表性人物宮崎駿,已經從「人格」上昇為「神格」,成為人人膜拜的對象。圖為吉卜力工作室動畫《龍貓》,宮崎駿執導。(照片翻攝自《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內頁,黑體文化提供)

冷靜地探討吉卜力作品集是不可能的任務。一方面因為這間規模僅次於迪士尼的動畫製作公司,已累積無可撼動的文化影響力(日本影史賣座前8名中吉卜力作品占3部)。另一方面工作室的代表性人物宮崎駿,已經從「人格」上昇為「神格」,成為人人膜拜的對象。這現象讓同樣身為日本重量級動畫導演押井守在他的《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秘辛》書中稱吉卜力為「核心集團」,意思是「將共同利害視為默契,不允許內部批判的共同體」。對於日本文化界對吉卜力一面倒的讚譽現象,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因為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是「戈培爾(納粹宣傳頭子)的後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麼,這本《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有辦法帶你穿越「吉卜力迷霧」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吉卜力作品的大眾性切入。

作為大眾藝術的吉卜力

法國哲學家巴迪歐(Alain Badiou)認為(現代主義運動以前的)電影最主要的特質是「大眾藝術」。他說:「一門『大眾』的藝術,意味著它的傑作——作為藝術無可爭議的最偉大作品,在其創作時就被無數人觀看和熱愛。」我想這是可用於吉卜力(或者宮崎駿)作品最精準的描述。在電影曾經為世人熱烈擁抱的時代(那個《新天堂樂園》的時代已經結束),這樣的存在很容易被理解,喜劇演員卓別林、演員基頓、電影理論家愛森斯坦或者電影導演約翰.福特都是吉卜力的先驅。然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卻容易對這樣的作品產生誤解。最主要的原因是經過「作者論」的洗禮後,電影內部首次產生了「藝術v.s.商業」這樣的虛假區分。

巴迪歐說,由於絕大多數的電影以「一般人性」與觀眾對話,這是保證電影能當下被世人熱愛的關鍵。但與此同時,偉大的電影傑作同時還包含一般人辨識不出的藝術成分,兩者並行不悖地存在於同一部電影中。但在今天,人們大都直接將其所看到的「一般人性」當成藝術來稱讚,這是因為如今電影文化已經徹底的媒體化,在一片「懶人包」、「5分鐘看電影」的氛圍之下,你怎能期待「必須經過訓練方能看出」的電影藝術傳統得以生存?

粉絲狂熱v.s.英式冷靜

在這樣的脈絡下「吉卜力魔法探險指南」顯得彌足珍貴。本書作者麥可.里德和傑克.康寧漢是2位年輕的英國影評人,他們先是錄製了頗受好評的Podcast《Ghibliothèque》,引起熱烈迴響之後,英國出版社才邀他們寫這本書。

這是一本標準的「影迷書」,作者對動畫的狂熱充滿其中。但英國不愧為電影文化大國,2位年輕影評人繼承了英國Movie雜誌以V. F. Perkins為代表的「場面調度批評」傳統,將應用在真人電影上的細膩觀察,全數傾注於吉卜力的每一部作品,沒有讓粉絲的愛屏障了影評與作品間應有的冷靜距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