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開放議題成為「後疫情時代」的熱點,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接受《風傳媒》訪問時指出,在未來的旅遊新改變,數位票券更加重要,有許多研究認為,疫情後的觀光復原期是定在2024年復甦,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改變,包括未來的旅遊型態,就是所謂疫後旅遊的轉變,行政部門會擬定相應的配套、相應的執行。預估要讓整體國門開放的效益產生,至少需要3到6個月的發酵期。
交通部觀光局說明,疫情加速旅遊產業轉變經營模式及服務模式,加速數位轉型及產業鏈數位化,更重視零接觸服務,以及線上體驗與交易,並利用虛實場景融合,深化遊憩體驗,並拓展行銷模式。數位發展為後疫情時期主要趨勢,持續推動觀光產業及旅遊場域導入智慧科技運用、智慧旅運及大數據分析多面向應用,加強推動產業數位化經營與智慧觀光發展。
針對疫後觀光數位轉型,交通部觀光局強調,5G、AI人工智慧、物聯網、無人載具等數位發展為主要趨勢,無接觸服務、線上旅遊資訊、線上蒐景等數位旅服需求日益明顯,也積極推動觀光產業及旅遊場域導入智慧科技運用、智慧旅運及大數據分析多面向應用,為觀光產業迎來創造數位轉型的契機。
林信任說明,就開放國外自由行的部分來說,國人沒有禁止過,台灣人要出國旅遊、看海外唸書的小朋友,其實一直以來都可以,但問題是卡在現在的「3+4」的返國隔離期,所以也從商務客開始鬆綁,但可以看到近期國人出國數字有往上走,所以在7月初時,每周入境總量管制人數從2萬5000人增至4萬人,接下來相關的措施也會越來越清楚,未來再繼續放寬時,要將「3+4」改為「0+7」的方式,是要自主健康管理,還是可以隨時出門都有不同,有待討論。
1名觀光業者指出,對於國境開放,希望政府有明確的時程和規劃,並且讓業者知道,才能儘早鋪排,不論是商品的規劃、內容補足,甚至是團隊人力。同時針對開放的時程、階段性規劃等做法,像是團客優先、「0+7」的時間點等,應該都要有所說明,讓業者可以提早做準備因應。
林信任指出,在7月31日時,第1團的日本踩線團來台灣,其中包括有20人要來商務踩線,會採取「泡泡」免隔離的措施,就是為國門開放準備,預計會以這個為例,套用到其他的目標市場,包括會透過台灣駐外、海外辦事處邀約,讓國外的旅遊業買家、旅遊記者一起來台灣踩線,「預估要讓整體國門開放的效益產生,至少需要3到6個月的發酵期,這也是要迎接國際旅客,並且讓台灣國門開放的前置作業,包括明確時程、規劃,都會做滾動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