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今天公布7月經季節調整後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大跌5.8個百分點來到47.8%,中斷24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中經院表示,製造業業者提到終端需求疲弱,去庫存壓力大,團隊建議廠商要留意應收應付帳款,確保有足夠現金因應下半年的不確定性。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領先反映景氣動態的新增訂單指數已連續4個月緊縮,指數大跌10.8個百分點到36.6%,為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經過季節調整的生產指數,只有維持1個月擴張就轉為緊縮,來到43.8%。
張傳章指出,6大產業中,4大產業回報PMI緊縮,依緊縮速度排序為電子暨光學產業(45.5%)、 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7.2%)、基礎原物料產業(47.3%)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9.2%)。只有交通工具產業(55.5%)與食品暨紡織產業(54.8%)PMI仍呈現擴張。
張傳章表示,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已連續3個月呈現緊縮,續跌7個百分點到30.1%,是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整體而言,張傳章指出,製造業終端需求持續緊縮,廠商去庫存不易,金屬、塑化、原物料報價回跌,面對下半年不確定性,製造業者開始調整應收應付帳款、篩選客戶、提高現金部位,降低資金斷鏈風險。團隊建議,尤其沒有議價能力或是客戶較集中的廠商,最好確保手中有足夠現金,以因應未來不確定性。
不過,非製造業則相對理想,跟製造業呈現兩樣情。張傳章表示,7月未經季調的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中斷連續2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續揚7個百分點到56.7%,沒經過季節調整的商業活動跟新增訂單指數,雙雙上揚超過10個百分點,是NMI大幅上升的主因。
張傳章表示,雖然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在低基期下好轉並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仍連續4個月緊縮。不過,跟製造業攸關的批發、運輸、倉儲等業者,還有受到通膨、升息、股價回檔等影響,讓非製造業者對未來相對保守,原物料價格回檔不夠,營運成本還是快速攀升,產業還是要審慎應對資金可能的斷鏈風險。
展望下半年,張傳章指出有3大不確定性,第一,若國內疫情趨緩,第3、4季消費力道拉升,全年經濟成長率會比較樂觀;第二是近期油價、大宗物資價格稍微回跌,是否為短暫現象還要觀察。
張傳章指出,第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到3.2%,兩大經濟體美國下修到2.3%、中國下修到3.3%,美、中是台灣主要出口國,是否影響出口還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