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繼續選擇脆弱?共軍演習中台灣的天然氣難題

2022-08-05 07:20

? 人氣

中國在台灣週圍的「環島軍演」提醒國人能源政策的問題與國安風險。(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中國在台灣週圍的「環島軍演」提醒國人能源政策的問題與國安風險。(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幾年前,曾有國外財經專業媒體批評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選擇脆弱」,在這次中共軍演中,這個「脆弱」應該已非常明顯,政府是準備檢討修改能源政策?還是準備「三接、四接、五接……一路接下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並離台後,對岸開始展開號稱「環台軍演」的軍事演習,由於演習會影響到台灣對外的海空運輸,外界擔心影響到國內的能源供給。經濟部則表示,國內包括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等能源都儲備充足,有足夠的安全存量,各項油存量約為800萬公秉,安全存量可達146天,天然氣安全存量也有11天,在7天以上的法定安全存量規定。中油則指出,目前仍有天然氣船在台中、高雄永安兩個天然氣接收站卸補中,因此不受影響。

如果官方只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引起恐慌而作此宣示也罷,但如果真的認為可以非常安心、高枕無憂,而看不到隱藏的風險與危機,那才真是讓人擔心無比,那才是真正的國安危機。

大部份人都同意,能源、電力是現代文明社會運作的基本需求,不論是經濟生產、商業運作、民眾生活、甚至政府運作、國防安全,都離不開電力、能源;台灣原本就是能源缺乏,99%的能源仰賴進口;每種進口能源的安全存量不同,天然氣算是安全存量最低的能源,只有7-14天左右的安全存量,但在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中,卻偏偏是要把天然氣供電比例提高到5成。

從各種發電燃料安全存量來看,大概可看出其中潛藏風險:燃煤存量可供電廠運轉30-45天,核燃料棒的安全存量可達1.5年,但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只有10-14天,夏天安全存量時常降到7天。

相較過去台灣供電比例維持4成煤電、3成天然氣、2成核電、1成其它(油、水力等),顯然過去的比例算是能綜合考量成本高低、功效、安全可靠性、可持續性、環保、資源儲量、經濟承受性、經濟價值等方面後,兼顧多元與安全因素所得到的比例。

這也是為什麼把天然氣發電比重拉到5成,被視為風險過大、影響國安的原因。過去兩岸和平、來往正常時作此規劃也罷,現在兩岸顯然進入僵局已久、後勢亦難看好,這次的軍演更是直接來一次「環島」;雖然不是一次真正的封鎖,因此海空運雖然受到影響,仍可出入,但從這次軍演也可看到,台灣未來可能要面對的風險,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被阻斷的難度低、機率高,把天然氣發電拉高到5成,只是增加本身的脆弱性罷了,聰明嗎?如果再加上高懸外海的離岸風電,台灣的供電結構很可能比預期的更脆弱。政府也不可能把天然氣接收站從3接一路蓋下去到6接、7接吧?

除了國安考量外,天然氣的價格與波動是另外一重風險,而且這個風險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大。近年各國為了減碳興起的「以氣代煤」,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天然氣價格,而且其價格上漲很可能是長期趨勢;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再進一步讓氣價飆升。

根據日本《日經新聞》指出,相較在2019年前夏天的LNG價格,現在亞洲的價格已是10倍之高了;某些經濟與財政不夠「硬挺」的亞洲國家,已被迫出現電力短缺─巴基斯坦天然氣發電占近5成、孟加拉占8成,現在都有不少地區「供電半天」。

台灣當然還不會窮到沒錢購氣而停電,但氣電比重高也助長價格上漲壓力,看看台電、中油從去年以來虧損數百上千億元,當知其風險與問題。

以德國為代表的幾個歐洲國家,在俄烏戰爭帶來能源危機後,已開始檢討、修正原本的能源政策,什麼全面廢核、去煤電化、以氣代煤等等,都講得小聲、甚至不再講了,各國紛紛重啟煤電廠、讓核電廠延役或甚至增建核電廠;蔡政府在這波能源危機時,毫無檢討與反省的意願與能力,但在真碰上軍演後,是該思考「國安」風險,檢討那個「選擇脆弱」的能源政策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