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直言,若孩子成長過程都沒有叛逆,父母是該擔心的,那表示孩子無法走出自己的人生,「他可能一直很不安,一直想滿足家人的樣子」。其痛苦程度,或許如〈茉莉的最後一天〉單元編劇洪茲盈於座談所言,想滿足父母期待的孩子其實永遠追不到「滿足」的終點線:「你在追逐的是一條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父母會把終點線往後延,你就會一直追著跑……」
因為一句「不要讓媽媽失望」而拚命想得到好成績、做不到就痛苦,這樣的孩子面臨的,正是近年熱門話題「情緒勒索」探討的狀況。該如何判定情緒勒索?海苔熊說,主要是讓「讓你重要的人你用各種方式讓他有罪惡感,讓你非常恐懼害怕」,也可以試著想想:「如果我達到某個目標我就會被愛,這句話背後有個痛苦的解釋:如果我沒有達到,他們就不會愛我。」
海苔熊說,他與心理師友人周慕姿今年新的體悟是「不會有一個人是永遠的勒索者」,例如孩子其實也會反過來對父母說:「你如果不給我去畢業旅行,我就不讀書給你看!」這是一個「相欠債」的過程。
父母該思考:他可以選擇人生嗎?還是,你要替他選擇?
父母或多或少都希望「為你好」,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對此海苔熊說,其實華人社會裡大家內心都住了一個「內在江東父老」,總擔心有人在看著你,想像孩子成績不好如何在社會立足,也會把孩子的成就跟自己綁在一起。
海苔熊點出了這些家長的心態:「我的孩子表現好不好,代表我表現好不好;孩子有沒有成功,代表我有沒有成功;我沒有實現的成功與夢想,因為我的孩子也是我,就可以拜託他來幫我實現」,因為「我的孩子就是『我』」,焦慮因此而生。
這時的解套方式,比起「允許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其實比較像「允許你自己變成一個跟你想像不同的圖像」:
「當你發現孩子跟你身上有不一樣的東西的時候、當孩子跟你不一樣的時候,你就會不滿足,例如孩子喜歡畫畫的時候,你會不安想說:這可以養活我嗎?你就會想把他變成跟你一樣的東西……你可以問自己說:這是誰的責任?選擇權在誰的身上?他可以選擇他的人生嗎?還是,你要替他選擇他的人生?」
賺多少錢,不是「幸不幸福」的衡量標準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有個「成功」的人生,但何謂成功?知名youtuber囧星人說,她在自己節目第二季第一集談的正是「你要衡量你的價值」這課題:「為何有些人特別介意這社會的目光?為何要讓父母去衡量自己?我們會介意,會想要追尋那件可能不是自己那麼想要、而別人看來可以認同的價值……」
囧星人舉例,她的爸媽那一代可能覺得「賺錢」是成功,例如爸爸多年前問過她薪水,她說自己一個月收入5萬,爸爸似乎不是很滿意:「他說我在你這年紀一個月賺30萬,還行吧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