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明是爸媽不對,我們卻被囚禁一生?犯點小錯就被搧巴掌、餐盤與書本齊飛、每晚都在大聲跺腳吼叫裡入眠,這是在美國矽谷擔任創投公司董座、看似「人生勝利組」之傑德‧凡斯(J. D. Vance)的童年。人們視他為奇才,凡斯卻於自傳《絕望者之歌》寫到,若不是有人出手相救,「我早就被摧毀了。」
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凡斯坦言,他高中幾乎每個科目都被當掉,不寫功課、不讀書、裝病拒絕上學,也曾經呼麻,直到上了大學去圖書館才明白,他以為很普通的日常,是早被大量過研究的議題──負面童年經驗。
每天活在快被殺死的恐懼裡,不僅讓凡斯曾無法專注於學業、高中差點沒畢業,也一生極力與「內心的怪獸」搏鬥,險些斷送人生。
外婆淋汽油殺外公、媽媽飆車一起死 用「大吼」解決問題的童年
出身美國南部貧窮小城,凡斯有記憶以來就換過至少20任爸爸,而身邊朋友的家庭也像他一樣一團糟,大人們「在家人面前毆打彼此,有年紀很小的孩子在看也不管」,儘管他們會道歉,但過沒幾天又發作。
凡斯的外婆在13歲時懷孕,流產過8次、外公外遇不斷,或許是生活疲憊讓她失控,舅舅記得一次吵架外婆曾拿花瓶砸向外公眉心,外公額頭被敲出大洞鮮血猛流,「隔天上學時滿腦子都是那畫面」,也有一次外婆把汽油淋滿醉臥沙發的外公、丟根火柴,外公立刻全身冒火,被當時僅11歲的阿姨救下。
凡斯的媽媽經歷這般疲憊童年,把一切傷害都複製到孩子身上。談起媽媽跟爸爸「們」的爭吵,凡斯自嘲,他從中學到一套夫妻吵架的SOP:
「如果大吼可以解決問題,就不要用正常音量說話;如果衝突情勢升高,只要男人不要先動手,揍人或搧巴掌都沒問題;絕對要用最侮辱人、最傷人的方式表達感受,如果以上都無效,就帶小孩到汽車旅館躲起來,而且絕不要讓對方知道地點──一旦對方知道孩子在哪就不會擔心,離家出走也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凡斯的童年幾乎在大人爭吵裡度過。媽媽曾帶他試圖飆車自殺,他趁媽媽路邊停車時逃入一戶人家,最後一邊尖叫拉住紗窗、樓梯、草皮一邊被媽媽拖出去。「孩子犯點小錯也可能導致盤子或書在家裡亂飛,每晚都有人大聲跺腳吼叫,傷心又疲倦,只擔心晚上回家又面對什麼樣的場面」,這就是他的日常。
「每天都覺得快被殺死」副作用:胃痛頭痛、體重上升、逃學不寫功課…
成長於暴力的凡斯病了。小學五年級媽媽帶凡斯搬離外婆家後,他發現自己時常胃痛、頭痛、身體各種痛,體重也直線上升。他曾看過校內師長處理「孩童創傷」的手冊,上面寫著家庭創傷可能導致孩子「憤恨不平、學業表現改變、注意力渙散、更常曠課」,但他看不懂,還以為是因為自己搬新家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