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既然這是政治鬥爭所掀起的論文門爭議,那麼,一定還會有些人不想就此罷休,即使林智堅已經宣布退選,但是他們必定還想從這個論文門事件裡再榨取更多的政治利益出來。雖然我們常把「政治歸政治、學術歸學術」這句話掛嘴邊,但是事實上,台灣政治與學術的勾連狀態,就如同歹戲拖棚般地糾纒不清。由政治鬥爭開啟的論文門事件,表面上好像是隨著政治上的損益算計所做出的退選策略而暫告停損。但是,論文就是學術研究啊,那些在學術圈裡備受尊榮的「研究自主」、「價值中立」、「追求真理」的傳統,難道都只是口號與標語而已嗎?在這次論文門事件中,所有「挺堅」或「倒堅」的兩派人馬中,各自都有不少本身就是平常無涉政治的學術人,難道這兩派學術人的學術標準竟然不一樣嗎?那過去所有的研究論文與學術活動,難道都只是為了包裝不同主觀立場的研究假象嗎?
其實,從李眉蓁到林智堅的論文門事件,看在熟知台灣學術界內幕的人眼中,早就是見怪不怪的常態了。從2018年教育部的統計看來,在2014-2018四年當中就有27所大專校院共37案的碩士學位遭到撤銷,其中約四成六是因論文抄襲,在職專班就占了一半,而且還不乏台大、清華等名校。這已經不是用「純屬個案」就能解釋的了。請看,目前枱面上的諸多政治人物,如陳菊、蘇嘉全、邱志偉、黃天牧、郝建生、許榮淑、黃昭順、趙天麟、林益世、曹桓榮、侯彩鳳、江玲君、朱挺玗、李喬如、李世斌……等人(還真的是族繁不及備戴),幾乎都是透過這樣相同的管道取得博碩士學位。顯然,利用各大學(多數為私立大學,但也不乏國立大學,甚至頂尖大學)來漂白學歷的政治人物,早就有如過江之鯽,而且還不分藍、綠,各黨政治人物都很熱衷此道啊。
讓政治歸政治、學術歸學術,真的有那麼難嗎?其實,政治人物的形象或名聲不是應該由他的施政或問政的成效來展現嗎?所以政治人物應該全心專注他的心力在其政治工作上才對啊,但是為什麼政治人物總是那麼熱衷於「洗學歷」?非得還要想盡辦法弄到大學文憑、碩士學歷或博士頭銜呢?難道這僅僅只是華人文化「唯有讀書高」的文憑主義作祟嗎?還是政治人物到大學去洗學歷有什麼我們一般人想不到的好處?如同法國社會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在《規訓與懲罰》一書所談到的「知識/權力」,權力與知識的關係,就像是樹幹與樹根,有了知識樹根的養分,權力樹幹才能茁壯,至於其他的人事或人世諸現象,不過就從樹幹分支出來的樹枝而已。顯然台灣的政治人物們非常了解知識作為權力來源的理論,致使多數政治人物在取得政治權力之後,還是會想辦法回頭為自己的權力找尋知識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