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貪婪加無能 台灣食安問題何時了?

2015-03-26 12:20

? 人氣

台灣再爆核災食品事件,食安再亮紅燈,也讓民眾對日本進口的食品心生疑懼。(取自東森新聞畫面)

台灣再爆核災食品事件,食安再亮紅燈,也讓民眾對日本進口的食品心生疑懼。(取自東森新聞畫面)

再一次,台灣又發生食安問題。業者透過改標、換標等方式,從日本核災地區進口食品,目前已查出二九四件,而且可能繼續增加。顯然,即使經過幾次重大食安事件的震撼,甚至大幅修法加重刑責,仍難遏止食安事件再次爆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塑化劑事件至今,台灣幾乎每年都要爆發席捲全國的重大食安事件,台灣「美食王國」之聲譽,即使還不到蕩然無存的地步,也是黯淡生鏽了。為了重整食品產業,去年11月通過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簡稱食安法)修訂條文,除了大幅提高違法者的刑責與罰款,最高罰款可達20億元外,更重要的是對不法所得與利益的追索力度加大,連脫產者也可追討。此外,也由行政院長擔任食品安全會報召集人,增加基層查緝食安人力。

但即使是由法令、制度、執行等多面相的多管齊下,仍難敵人心的貪婪、鬆懈的管理。從衛福部查出的案件看出,雖然政府禁止從日本千葉、群馬、福島、茨城與櫪木等日本核災5縣市進口食品,但業者卻以欺騙方式進口;包括著名的一番杯麵、麒麟午後奶茶、宇治抹茶綠茶飲、金牌元氣家咖啡-摩卡、龜甲萬醬油等商品皆中標下架。查緝單位發現,業者偷換標籤,中文標示產地不符事實,顯然業者藉此蓄意欺騙消費者。

雖然衛福部把查出來自核災區食品送驗後,尚未驗出輻射超量,但業者仍難逃非法進口、偽造產地、欺騙消費者之罪名。至於造假的「源頭」,到底是在日本就造假,還是到台灣才造假,目前仍尚未明朗,國內進口商就喊冤,指其被日本出口商欺騙。

核災食品事件中,除了檢討政府對進口證明的要求流於型式、對輻射標準值是否該更嚴格、甚至考慮開放核災縣市食品進口是否合宜、及食藥署處理過程的瑕疵外,業者的責任及管理當更為重要及關鍵。

食安供應鏈涉及廠商千萬家、相關原料與產品更不知凡幾,要落實食安,不可能全靠政府家家查緝、事事把關、產品都作檢驗,最重要的還是業者的自主管理,及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之間彼此的監督把關。再次發生核災食品進口事件,不論國內業者是屬於「受害者」還是「主動加害者」,都該受譴責與法令制裁。

在經過這麼多次食安事件的教訓後,如果食品業者、食品進口商都還學不到教訓,不加強及作好上游管理,掌握購入原料及產品的產地、廠商,控管好品質,不論原因是貪婪還是無能─甚至是兩者的綜合,台灣的食安是永遠難落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