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的基本邏輯是,後文抄前文。林智堅的論文既然引用了余正煌的論文,版權孰先孰後,已無争論的餘地,林更無從以提供數據為由,否定余的寫作事實(原創與否並不重要)。在特定時空情境下(為林智堅選舉而做),民調是實用的數據,以輔選策略為目的,因此應用大於知識與理論,往往不涉及新知的産生和真理的辯證。
任何學者或研究者要對一篇論文提出原創的聲明,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矩,從研究設計、假設提出、理論創新、數據收集到付諸文字(新知和見解)等每一階段,多少親力而為(尤其是寫作),也提得出證據(事實之後的口説或合理化解釋不算)。不然,便是二手研究、二手報告或侵犯他人版權,難以指鹿為馬(林智堅倒是堅信不疑)。
由原創的定義看,余正煌的論文與林智堅的論文,再加上陳明通2016年《選舉研究》的期刊論文,都算不上是原創。一則,陳、余没有參與研究設計和數據收集的過程(他們都使用林提供的民調)。二則,林未從事完整論文的最後寫作(内容有限的初稿不等於定稿,更何況有許多空白之處)。作家汪浩8月15日在臉書中表示余、林的兩本論文各有原創性,若非迷惑於不同作者的表相,便是跟林智堅一樣,大惑不解。
其實,在身陷抄襲的政客中,不只林智堅並非自由人,立法委員蔡壁如(民衆黨)與南投縣長選舉參選人許淑華(國民黨)等,全非自由人,他/她們不肯面對抄襲現實,恐怕也不敢面對自己。真理(truth)只有一個,在真理之下,誠實(truthful)以對,自由人心無罣礙,終究獲得解脱,林智堅們卻困在自己打造的心靈牢籠,身受束縛,無以自拔。
林智堅先後獲得中華大學和台大(8月9日被撤銷)的碩士學位,蔡壁如(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和許淑華(逢甲大學)也取得碩士學位,為個人學歷加添了一項可以驕人的記載。至於研究所的目地是什麽,或許還在其次。他/她們未必理解,研究所不同於大學部,主要在透過研究,增進知識,尋求真理。寫論文是其中的一環,也是學者認真與否的有形印記。論文抄襲,豈止個人前功盡棄,簡直摧殘社會對大學的信任。
由林智堅、蔡壁如和許淑華對論文抄襲的辯解話語看,我們無從確知他/她們是否聽過或看過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真理讓人自由)這句英文話。從抄襲事實推測,他/她們注重的大概是學位(某種鍍金的手段),而非學術,更不可能是知識與真理。心術不正,學術不直。知識,對他/她們來説難免是一種强求;真理,則無疑遥不可及。
「真理讓人自由」,固然源自聖經《約翰福音》,卻是美國大學校園主要建築上常見的格言。我們不必探究這句話在聖經裏的涵義,放在大學的情境中,它的要義是,一方面,我們從錯誤中學習,對自己誠實,接受知識的仲裁,是追求真理的必要途徑。另一方面,知識與真理使人成長,也讓人脱離無知和無理的桎梏。
作繭自縛,人不可能自由。在論文抄襲被揭穿後,不管學位是否被撤銷,林智堅們不妨面壁,仔細思考,為什麽真理會讓他/她自由,從而謙卑的向真理低頭。
作者:張讚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