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布林肯「前進非洲」─他們不會在民主與專制中選邊

2022-08-23 07:10

? 人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非洲行,想打民主牌恐怕並不容易。(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非洲行,想打民主牌恐怕並不容易。(美聯社)

在中美關係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陷於針鋒相對的時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8月8日至11日,訪問了南非、剛果和盧安達3個非洲國家。過去10年,尤其在川普執政期間,非洲幾乎是美國對外政策中的一個「被遺忘的地區」。布林肯此次非洲之行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抗衡中俄兩國在非洲大陸日增的影響力。

在布林肯抵達南非當天,白宮公布了「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戰略」(US Strategy Toward Sub-Saharan Africa) 。這項戰略強調美國與非洲國家的「平等夥伴關係」,尊重非洲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以及美國不會要求非洲「選邊站」。文件並且揭示美國當前的對非政策,將著重於下列4大優先項目:一是促進開放和開放社會;二是兌現民主和安全紅利;三是推動疫後復甦和經濟發展;四是因應全球暖化和能源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戰略文件針對中俄兩國的部分。文件指出,俄羅斯把非洲地區看成是一個「放任的環境」,包括「私營軍事公司,經常為戰略和經濟利益煽動不穩定」;而中國則將該地區視為一個,「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舞台,推進其自身狹隘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並削弱美國與非洲人民和政府的關係」。

如果布林肯想急起直追,強化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可能必須回顧一下中俄與這個地區的歷史關係。在前蘇聯時期,莫斯科曾因支持「反帝」和「反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與非洲新興獨立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友誼。蘇聯解體後,非洲不是俄羅斯外交的重點,但普京上台積極改善與非洲國家的關係,並運用外交、貿易和軍事工具,加強對非洲地區的影響力。

就在布林肯訪非之前,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於7月24日至28日,造訪埃及、烏干達、衣索比亞與剛果四個非洲國家。拉夫羅夫啓程前兩天,在非洲主流媒體發表文章聲稱,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全面伙伴關係,依然是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一個優先事項,並強調這種國家間關係發展的觀點,與非洲前宗主國強加的「主僕」邏輯,有根本上的不同。拉夫羅夫的弦外之音,是在喚起非洲國家殖民時期痛苦的歷史記憶。

拉夫羅夫此行希望爭取非洲國家,在俄烏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在今年3月聯合國表決譴責俄羅斯侵烏一案時,54個非洲成員國當中,只有28個投贊成票。美國試圖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由,在國際舞台上外交孤立俄羅斯的舉動,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年7月26日,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與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AP)
2022年7月26日,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與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AP)

其實,非洲國家最關切的還是戰爭造成糧食短缺與價格飊漲的問題。舉例而言,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俄烏兩國即占埃及小麥進口量的85%。俄羅斯把問題歸咎於西方的制裁,拉夫羅夫與埃及外交部長蘇克里(Sameh Shoukry)會談後告訴記者:「我們確認俄羅斯穀物產品出口商,承諾全額滿足他們的訂單。」

中共經營非洲有一段長遠的歷史。《BBC News 中文》評論指出,「從1956年與第一個非洲國家埃及建交,至今近70年中,非洲是中國突破國際孤立的重要外交步驟。特別是在中共剛剛建立政權之初的1950和1960年代,在與美國對立、與蘇聯決裂的最孤立階段,非洲成為中國的戰略突破口。」

2021年11月26日中共發表《新時代的中非合作》白皮書,總結中共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國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從1991年開始,中共外長都選擇以非洲作為新年首訪之地,目前已連續長達31年,代表北京對這個地區的重視。

長期以來,中共亦以經濟作為實施對非政策的主要工具。早在1965年,中共不顧本身經濟窮困,幫助非洲的坦尚尼亞和尚比亞,修建了一條連結兩國的「坦贊鐵路」(TAZARA Railway)。據中共前駐法大使吳建民透露,中共為此援建計劃投入1.5億英鎊,相當於當時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時至今日,中非經貿互動頻繁。中共自2009年起即超越美國,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共與非洲國家大力開展基礎建設合作,在當地修建鐵路、公路、港口和大型電力設施。

事實上,目前中非關係的重點不是經濟,而是地緣政治。例如「非洲聯盟」以及44個非洲國家與中共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其重要意義就已超過經濟的範疇,而是包括外交、宣傳和軍事在內的全方位戰略。尤其面對中美的戰略競爭,非洲的重要性誠如大陸學者所說:「提升中美博弈的戰略深度,從而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動權和影響力。」

布林肯談到他的非洲之行時表示:「薄弱的民主國家所固有的治理不善、排斥和腐敗,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極端主義運動以及外國干預的影響。」根據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2022年做的報告,只有8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被列為自由國家,這是1991年以來最少的數字。

美國總統拜登多次把美國和中俄的戰略競爭,形容是「一場專制與民主之間的全球鬥爭」;但布林肯想要在非洲地區玩「民主牌」,恐怕是「知易行難」。曾在1976年至1977年期間擔任泰國總理,身為一名政治學者的譚寧(Thanin Kraivichien)曾說過,在發展中國家,「民主化並非一蹴可幾,必須擁有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以及建全的民主政治結構。」

多數非洲國家不具備上述譚寧所列舉的民主化條件,這些國家的當務之急是解決民生問題,以維持執政者的統治權力。因此,從切身利益考量,非洲國家的對外關係是以經濟作為交友的標準,她們不會在民主和專制兩者間「選邊站」。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