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多月全球聚焦烏克蘭戰事,也是美國拜登政府的外交重心。進入五月,亞洲變成烏克蘭之外另一個美國重要戰略議題,而台灣也一夕之間成了關注焦點。
原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排定在5月5日於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發表演說,闡明拜登政府的中國戰略,這被預期是拜登政府上任近15個月以來首度完整表述對中戰略。由於拜登要在5月12、13日與東協國家領袖舉行峰會,接著在5月20日開展上任後首趟亞洲行,訪問南韓、日本,並與日、韓、澳洲領袖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外界預期拜登將藉這趟亞洲行正式宣告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從東北亞、東南亞到南太平洋,拜登整個印太戰略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因此布林肯5月5日的演說被視為美國接下來一系列印太戰略的第一砲。
不料布林肯因新冠肺炎確診而取消演說,何時再舉行還未宣布。而就在5月5日同一天,美國國務院網站描述美台關係的「事實情況」(Fact Sheet)進行大幅更新,包括不再出現「美國不支持台獨」字眼。此舉視為原本要與布林肯演說同步推出的一個對中策略,也讓台灣議成了拜登政府「5月印太月」的第一槍。
新表述突顯台灣人民主體性
舊版提到和平解決兩岸歧異,反對單邊改變現狀;新版表述則是「美國持續鼓勵台海兩岸的分歧以符合台灣人民的願望及最佳利益的方式和平解決。」突顯台灣人民的主 體性。
國務院原本台灣「事實情況」頁面是在2018年刊登的,多年未更新。新舊網頁有關台美關係的陳述有幾個重大不同:
一、新版第一段開宗明義稱「做為民主表率與科技重鎮,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區域的重要夥伴」;而舊版只說「美台維持穩健的(robust)非官方關係」。
二、舊版第一段就提到美中1979年建交公報,稱「美國承認(recognized)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認知(acknowledging)中國的立場是,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新版中這一段被刪除,只是在第二段加上「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引」。
三、舊版第二段開頭稱「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與台灣保持強健的非官方關係是美國的主要目標,也符合美國在亞洲追求和平穩定的期望。」新版取消這段表述,第二段增加「雖然美國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但美國與台灣有牢固的非官方關係,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也是雙方的深遠利益。」
四、舊版提到和平解決兩岸歧異,反對單邊改變現狀;新版表述則是「美國持續鼓勵台海兩岸的分歧以符合台灣人民的願望及最佳利益的方式和平解決。」突顯台灣人民的主 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