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高齡人口逐步攀升,長輩的照顧刻不容緩;高雄市作為南方首都,從數據上不難發現,高雄市高齡人口已達48萬人,占高雄市總人口18%,是為六都第二高,其原因不外乎高雄市港都擁有完善的關懷據點、醫療服務及休閒設施,吸引長輩朋友定居樂活。
常言之食衣住行為人類生活的基本內容,對於高齡者而言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謂食衣住行,「交通」也是高齡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較可惜的是,高雄市過往並不如首都擁有充沛的資源建構公共運輸系統,加以高雄市幅員遼闊,市民朋友通常習慣使用機車作為代步工具,但當高齡者遇上機車時,依據交通部數據可得知,110年全國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1148人,即占總事故死亡人數39%,而高齡者機車騎士死亡621人,代表逾5成的高齡者是使用機車時發生事故死亡,著實令人惋惜。
平心而論,長輩朋友在使用機車上雖具經驗,但可能不自知掉進生理機能退化的陷阱中,例如聽覺退化,行駛在路上聽不見其他人車,風險意識自然就低;又比如路口轉彎時,少掉了擺頭左右觀察來車的動作,因而衍生「鬼切」、「支道未停讓幹道」等嚴重事故,這也是交通部自106年起推動高齡者認知功能測驗的關鍵原因。
高雄市近年來投入在高齡者事故防制的工作不少,工程上我們可以注意到小綠人變大了,倒數秒數看得更清楚,同時也依高齡者步速調整通行時間;新完工的鐵路地下化園道沿線,多的是新設的行人庇護島與寬廣的人行道,讓銀髮族能安心過馬路及散步;接種站結合交安宣導則是高雄市貼心的小創意,鎖定長輩朋友一定會走一趟接種站的特性,播放交安影片、發送道安宣導品,擴大了宣傳廣度,高市110年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37人,較109年同期下降21人,降幅達13%,成效顯著(-13%)。
然而,數據只是統計分析的工具,面對高齡化社會,政府該以怎樣的步伐來面對?答案其實簡潔易懂,就是推動「人本交通」;筆者跟大家分享一個數字,日本2021年的高齡人口占比已突破29%,但2021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卻比全台灣還低,只有2636人,去過日本的朋友應該都對當地的交通設施感到驚豔,平整寬敞的人行道、便利的公共運輸穿梭市區、路口均有極佳的通視距離及行人號誌,更重要的是駕駛人對於行人停讓執行得非常徹底,在在都是「人本交通救道安」的強烈證明。
前日很高興看到高雄鐵路地下化之餘建立了多個通勤車站,輕軌逐步駛入人口稠密區、而捷運黃線的經費核定更是喜事一樁,筆者建議,在政府財力有限的狀況下,市府在建立完整大眾運輸路網的同時,周邊人行環境與轉乘設施更應同步作業,發揮「1+1>2」的開發綜效,讓我們的銀髮朋友可以更容易以「非機動運具」(步行、公車等)前往轉乘,減少使用私有運具的機會,相信高齡者交通事故的降低指日可待。
*作者為樹德科技大學流通管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