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還會持續,嚴防擦槍走火
杜孟新說,到目前為止第四次台海危機已比第三次危機嚴重,而且目前危機仍在初階段,可能持續數周甚至幾個月。他以之前三次台海危機為例指出,台海的緊張與軍事活動都不會立即停止,第一次和第三次危機持續了大約八個月,第二次危機則約三個多月。
杜孟新指出,中國要防止美國對「一中政策」進行「切香腸」式的改變,中國試圖藉施放軍事信號阻止美、台推動這種政策,而美、台則試圖證明,他們並沒有因為中國武嚇而示弱、改變他們認為正確而且一貫的政策,因此角力會持續。中國也會繼續對台灣施加經濟壓力,以測試台灣會付出多大經濟代價。美中台三邊持續角力下,危機可能持續升高。
除了三邊之間的互動可能讓情勢惡化,三方內部因素也會讓危機升高:中國共產黨倚賴著民族主義、台灣愈見強化的本土認同再加上選舉因素,而美國內部對抗中國已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共識。
內外因素都推升台海危機,在接下來的幾周或幾個月內中國會持續擺出武嚇姿態、釋放各種軍事信號,但這並不代表著中國即將武力犯台。就中國本身的政治時程與軍事現代化的進度而言,現在都不是侵台的好時機;美國也沒有緊迫的理由要對中國先發制人。但作者擔心擦槍走火不經意導致危機爆發。「憑著謹慎的政治家風範能力並且靠著一點運氣,全面開戰是可以避免的——但也無法完全保證。」
中國崛起還沒到頂,不急著動武
而另兩位中國問題專家史丹福大學研究員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 和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史劍道(Derek Scissors),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論證中國此刻不會武力犯台。
他們8月22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文章指出,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歷經高速發展後,近年來人口紅利不再、財政債務嚴重、經濟成長動力已不如前,整體而言中國崛起已經到頂了。因此,中國領導人有一種焦慮感,覺得如果中國想改寫世界地圖就得要趁現在,過幾年中國走下坡就別想改變國際秩序了──包括統一台灣。
不過梅慧琳和史劍道認為,即使中國人口、財政、經濟成長都遇到問題,這些因素的確會影響中國的軍事與政治能力力,但這些影響不會讓中國的實力瞬間急墜,中國經濟從頂點下行會是緩慢的過程。「事實上,從中國目前收入與國防支出的軌跡顯示,比起過去20年,中國在未來10年會有更多資源和美國進行軍事競爭。」
兩位作者不認為此刻是北京犯台的好時機,中國不會因為被裴洛西訪台激怒而發動戰爭。「對自信的中國而言,最好的戰爭是解放軍迅速攻台,而沒有對美國提出任何警告。」
因應中國威脅,美台要做長期準備
梅慧琳和史劍道指出,一個發展到頂點的國家,在未來10年可能是最危險的,而一個還在崛起中國家的威脅會更長遠。「美國必須注意不要因為短期解決方案而傷害長期競爭能力,也同時要對2027發生戰爭或2037開戰都同樣做好準備。」兩位作者警告美國,為了確保國在亞洲的利益,必須做好與中國一戰的準備──無論是明天還是20年後。
台灣危機的警報不會立刻解除,但是目前為止三方都還算自制、避免擦槍走火。而台灣與美國也得從這次危機中汲取教訓,準備好長期因應中國的武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