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榮格說,中年就是卸下面具,好好面對自我的階段。」多年不見的好朋友,資深電視節目主持人靳秀麗望著我說。去年九月,她主動向服務多年的大愛電視台提出退休,還沒到屆齡退休的年紀就決定離開熟悉且喜愛的工作環境,為的是轉換跑道,成為專業助人的心理諮商師。此刻,她正走在一條面對自我、回應內心的聲音,做出全新人生抉擇的道路上。
她笑著說,自己的中年危機來得特別晚,「環境太安逸了,沒有把雷達給張開、偵測外面環境,危機意識不夠」。靳秀麗在大愛電視台擔任節目部經理,2015年前後,新媒體連番上線,傳統媒體飽受衝擊,不論紙媒或電子媒體,都急於在數位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深怕如果沒有趕上數位潮流,就會被淹沒。身為電視台生產內容第一線主管的她面對的壓力極大,恨不得能換腦袋,內建數位DNA,然而,「我們就是傳統媒體的那一代啊!」在此衝擊下,她萌念是否該急流勇退?在最高峰時離去,身影最漂亮。
「捶心肝」離開大愛 勇敢開創第二職涯
走出舒適圈,離開自己可以全然掌握的工作,靳秀麗形容這是個「捶心肝」的決定。「我好怕離開大愛台!工作是我的全部,失去了工作,我還能做甚麼?!」為此,她特別去做了諮商,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才發現原來她是捨不得,捨不得現下擁有很多的好。然而,人生不就是一直不斷在取捨中選擇?如果想要延長職涯,想實現「專業助人」的夢想,勢必要有所取捨,她決定重回學校學習心理專業。
整整花了兩年準備,通過東吳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的甄試,這個學程需時四年才能完成、取得學位:頭兩年修學分,接著兼職實習300小時、全職實習1500小時,第四年寫論文;當她忙著論文、又要準備心理諮商師考試,還得兼顧電視台工作,總覺得好像是腳踏兩條船,於是下定決心,忠於自己對下半生的選擇,離開原本深愛的媒體環境。
「如果想中年轉業或規劃下半生,真的要心理準備,可能要諮詢很多專業前輩,也要給自己機會和勇氣。學得心理諮商師這個專業,滿足了我想探索心理的好奇,也可以扮演有效的幫助者」。
多年媒體工作讓她見識了社會百態與多元人性,當面對有需要幫助的對象時,可以比較多層次地思考對方遭遇的問題和內心狀態。在慈濟服務時曾經擔任訪視志工,到每一個案家都發覺現代人的心病似乎特別嚴重,導致憂鬱症、躁症等疾病,如果想有效地幫助,自身必須擁有專業,才能辨別案家是否為高危險群,需要轉介給身心科醫師。另外,她在職場上也曾見非常有才華的同事,卻被情緒所困而影響專業,她深深為對方感到可惜,「我想了解到底是甚麼原因讓他過不去、想不通?心理真的很複雜,我也想了解我自己,這麼多的好奇與需要促使我去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