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上個月公布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產出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引發了對美國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連續兩個季度負成長符合普遍使用的衰退定義。但近日發布的新數據發出了一個不同的信號:美國經濟可能更接近停滯,而不是衰退。
經濟產出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衡量:一是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是國民總收入(GDI)。一個人每花一美元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比如在餐廳用餐,買汽車,看醫生,製作這種商品或提供相應服務的另一方就會賺取一美元收入。GDP反映的是這些交易的支出方面,GDI反映的則是收入方面。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GDI和GDP理論上應該相等,但總是存在某種統計誤差,因為用於衡量GDI和GDP的數據集以及數據來源不同。今年以來,這種統計誤差大得不同尋常。今年上半年,經通膨因素調整後的GDP折合成年率萎縮1.1%。而美國商務部上周四公布,上半年GDI折合成年率成長1.6%;GDI涵蓋公司利潤、工資和福利、自雇收入、利息以及租金等。
很難弄清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在經濟波動較大的時候,衡量經濟的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可能會下降。一些經濟學家尋求通過計算GDP和GDI的均值來更好地描繪經濟圖景。這一衡量產出的指標今年前六個月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經通膨因素調整後,維持在折合成年率成長0.2%的水平。這更符合經濟停滯而非衰退的情形。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教授、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簡稱NBER)一個委員會的長期成員Robert Gordon表示:「美國經濟停滯不前,但並沒有下滑。」NBER負責確定經濟衰退的起止時間。
NBER對經濟衰退的定義並非GDP連續兩個季度負成長,而是整體活動的廣泛、持續、大幅收縮,這可從一系列統計數據看出來。NBER關注的指標包括就業、商業銷售、製造業生產和收入,其看重的指標中包括GDI和GDP的平均值。Gordon稱,從這些數字看,「根本不能說這是經濟衰退」。
一些研究表明,作為一個衡量經濟活動的實時指標,GDI可能比GDP更可靠。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時任聯準會經濟學家的Jeremy Nalewaik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GDP往往會朝著收入指標作修正。如果今年也遵循這一模式,GDP的收縮或許會在未來幾年被修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