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於1965年訪問德國,標誌德國戰後被國際排斥的難堪結束。1994年,她前往終結冷戰的俄羅斯訪問,將末代沙皇的可怕遭遇拋在腦後。女王丈夫菲利普(Prince Philip)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後裔,曾提供DNA樣本,以證明1991年從俄羅斯東部挖出的骨骼是被謀殺的皇室成員。
2012年,她帶著溫暖微笑與北愛爾蘭新芬黨的麥金尼斯(Martin McGuinness)握手,擱置1979年蒙巴頓勳爵(Lord Louis Mountbatten,她的遠房表弟)遭「愛爾蘭共和軍」刺殺的悲劇。麥吉尼斯曾是「愛爾蘭共和軍」參謀長,帶領北愛激進分子以恐怖攻擊、暗殺等暴力手段追求獨立。在1969年到2001年期間,北愛總共有3523人死於反對英國統治的暴力衝突中。
伊麗莎白二世還是百年來第一位訪問愛爾蘭共和國的英國君主。2011年,在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中,女王沒有逃避歷史責任,在都柏林的紀念花園裡,向那些為愛爾蘭獨立而犧牲的烈士獻上花圈,並向反抗英國統治的男男女女致意。晚餐時,她用愛爾蘭語開場,幾乎贏得每一個愛爾蘭人的心,以完美言行幫助英國掃除幾個世紀以來帶給鄰國的敵意和不信任。
處變不驚,挺過王室聲譽危機
有時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仍會陷入困境。伊麗莎白二世不是絕情的母親,但是一位遙遠的母親。她自25歲承接王室重擔,也非常認真處理公務,許多有關孩子的決定都交給菲利普親王。她相信婚姻,這是基於她對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文明的理解,她曾說:「離婚和分居是當今社會一些最黑暗罪惡的根源。」
1992,她的二子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與妻子分居,安妮長公主(Princess Anne)和丈夫離婚,長子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和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分居,《黛安娜:她的真實故事》首次出版,查爾斯王子和情人卡蜜拉(Camilla)的藕斷絲連讓輿論譁然。
女王的4個孩子中有3個以離婚收場,報章媒體以煽動性王室醜聞當頭條新聞,公眾質疑行為不端的王室成員能否享有免稅地位和納稅人的血汗錢;在評論欄目中,出現對女王的直接批評,以及對君主制未來改革的思考。
她說這是最「可怕的一年」,讓她更心力交瘁的是溫莎城堡發生火災,急需龐大修繕費用。一個月內,女王為了平息眾怒,宣布繳交稅金給英國政府,並開放另一處官邸白金漢宮給公眾參觀,以支付城堡的鉅額修復費。這是英國王室形象聲譽最受損的時刻,突顯君主與臣民關係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