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擬定於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而習近平在中共20大三任中共總書記應無懸念。但20大後,外交人事調整目前仍難以揣測。
在外事系統中,被視為習近平親信的宋濤及樂玉成先後被調離外事工作,使外界的預期落空。宋濤原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2022年6月22日,被增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形同退休。樂玉成原任正部級的大陸外交部副部長(第一副部長),在大陸外交部中地位僅次於王毅,但王毅在2018年3月接任楊潔篪出任國務委員後,未如楊潔篪2013年3月出任國務委員的同時卸任外交部長,由王毅繼之,王毅至今仍是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但一般認為20大後,王毅勢必交棒,樂玉成扶正順理成章。然而,2022年6月,樂玉成被調離中國的外交系統,現在擔任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應與外交部長一職擦身而過,敗部復活機率不大。
過去,大陸外交部長皆經副外長歷練,但目前3位在任副部長馬朝旭、謝鋒及鄧勵的資歷皆不足以接任王毅,而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在部內組織上雖位高權重,但其屬中央組織部,為首位出身非外交系統的外交部黨委書記,接任部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若以刪去法預判,目前外事系統中,國臺辦主任劉結一被點名具接任外長的熱門人選,甚至預測亦有機會再上層樓,接任楊潔篪,直上副國級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但若如此則意味王毅的仕途就此打住,且「七上八下」仍為習近平一人外,黨內競爭權力的不成文規矩,但習近平自外於「七上八下」後,此是否為20大人事安排的鐵則,值得觀察。何況「七上八下」後尚有「七十歲封頂」的彈性,王毅未必因「七上八下」的內規,止步於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在中美對抗,中共外交情勢嚴峻之際,王毅退居二線,恐非習近平所願,王毅老驥伏櫪,入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機率仍高。
若王毅退,外事系統中,屬於正部級幹部的劉結一直取中共外事辦主任並兼國務委員即為可能,此與楊潔篪2013年至2018年間的情況相當,而部長一職則由外事系統中另位正部級幹部,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接任。2022年7月才調升為正部級幹部的中共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海星亦被點名為外長熱門人選,劉海星根正苗紅,其父劉述卿在中共建政前曾任山東軍區衛生部藥校政治指導員,中共建政後曾任外交部副部長、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兼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劉海星克紹箕裘,外交歷練完整,在20大後,應是中共外交的重要抓手之一。但習在外事人事佈局亦存在打破成規,所以有可能破格任用與劉結一背景相當,列位大陸外交部4位副部長之首的馬朝旭接掌外交部,與劉結一形成雙箭頭的可能,在外交上全力圍堵臺灣,避免美、日及歐盟的「一中政策」空洞化。
當然不能排除習不按常理出牌,從外交系統之外找一個人入主外交部,但如此亦無線索預判此為何人。此外,下任中共外事辦主任是否如楊潔篪一般,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亦存在變數,畢竟外事系統之首列名政治局非慣例,外事系統中人鮮少具政治局委員頭銜,若王毅更上層樓,以「國家級副職領導人」資歷,頂楊潔篪的在政治局的位置順理成章,但王毅的年齡是唯一不確定因素,至於其他人恐難三級跳進入政治局。
其實,在鄧小平時代後,繼錢其琛後由外事系統進入政治局的另一人就是楊潔篪。在楊之後,外事系統缺席政治局,並不意味外交在20大後習近平的治國領政中重要性降低,但未來習近平的外交決策是否黨高政低,特別是習近平信賴的近臣,如具國際政治專業背景的王滬寧、丁薛祥以及陳敏爾等角色都不容輕忽。丁薛祥雖非外事系統出身,但以中辦主任職務,近年習近平出訪或接見來訪外國領導人,丁薛祥從未缺席,儼然成為習的「左膀右臂」,其對外事及港澳臺工作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大學日文系(所)兼任教授、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