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運史上最神祕的一場戰役當屬倒扁紅衫軍運動,一場即使不到百萬也有數十萬參與者的運動,不到一年就如夢幻泡影,有如V怪客集體上街,之後沒有留下組織、也沒有任何新生運動健將聲名鵲起(紅衫軍領導人施明德早已成名),換句話說也沒有人接收戰果,堪稱台灣史上最難解的運動。
民意如此難測!近來另一個神祕消失現象當屬民進黨的年輕支持者,從洪仲丘事件到太陽花爆起,這些以年輕世代覺醒為主力的大型社運或公民運動,過去幾年加速國民黨的衰敗,也將民進黨推上浪頭;但蔡政府執政兩年後,無論那一家做的民調,從蔡政府以下到各級縣市長參選人,在二十到二十九歲的支持度或信任度都呈現慘綠狀態,這樣的集體出走也許還比不上紅衫軍的大規模消失,但卻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現象。
票票等值 但失去年輕族群也失去未來
年輕選票為何重要?理論上票票等值,不管年老年少,手上那一票的價值都是等同的,然而,年輕人代表未來,那個政黨未得到年輕人的支持,就注定未來是輸家,因此民進黨及國民黨黨內初選時,都曾對年輕受訪者加權處理,更何況,年輕人(尤其是首投族)的第一次投票行為,可能會決定他未來的政治認同,因此,現在不受年輕人青睞的政黨,可能要一直被打入冷宮;正因此,民進黨失去年輕族群的支持,可不是面子問題而已,而是會有切膚之痛的。
當然,要解析年輕人如此大規模的的支持轉向,就必須了解這股年輕人之氣,氣從何來?要解讀重大心理轉變,首要先看這幾年的重大事件;蔡政府上台後有世代重大差距的政策,首推勞基法搖擺,先放寬再緊縮,其次是同婚修法,同樣是先挺再退,大法官釋憲都一年多了,民進黨政府還不敢修法。年輕人相對進步是事實,蔡政府也確實夸夸其言卻無能因循妥協。但這真的是民進黨失去年輕人的原因嗎?
沒有年輕世代的熱愛 不見得有柯文哲現象
要了解年輕世代之怒也許必須參考另一個對照組,那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柯文哲深受年輕人喜愛,事實上,沒有年輕世代的熱愛,不見得會有柯文哲現象;這一次民進黨一度考慮禮讓柯文哲,就是擔心得罪支持柯文哲的年輕族群,而在其他縣市產生外溢效應。
然而,細究柯文哲的施政風格,其實不能算是「進步」,他一開始就反對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法,他從未對同婚表態,他理想中的都市治理,有時就像新加坡版的「law and order」;曾聽過一位年輕世代的記者形容柯文哲就是「中年異性戀男大叔」,但這樣有點保守的市長卻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完全打破一般對進步世代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