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忘記索馬利亞。你們過去沒有忘記,曾經做出美好的貢獻,現在請你們也這樣做。」
—聯合國人道事務副秘書長葛瑞菲斯(Martin Griffiths)
這世界不是只有台海對峙、美中角力、俄烏戰爭、英國王室。在距離台灣5300公里的地方,一場悲慘的大饑荒正蓄勢待發,世人理應高度關切,而且現在伸出援手,還來得及遏阻。
非洲東北部似乎被造物主下了「大饑荒」的詛咒封印,1983至1985年的衣索比亞大饑荒,775萬人受災,30萬至120萬人活活餓死,英美搖滾音樂人發起「拯救生命(Live Aid)」音樂會全球募款。1993年蘇丹南部饑荒再起,南非攝影記者卡特(Kevin Carter)拍下一張讓世人心碎的照片〈禿鷹與小女孩〉(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死神與人類、大自然聯手折磨最無辜、脆弱的生命。
饑荒已經來到索馬利亞的大門口,我們已經收到最後警告
所謂的「饑荒(famine)」並不只是「許多人吃不飽」,世界糧食計劃署(WPF)有明確的定義:20%家庭嚴重缺乏糧食、30%兒童急性營養不良(熱量或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體重驟降或水腫)、每天每1萬人有2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加上營養不良。
嚴格而言,目前全界沒有任何國家已爆發饑荒,但陰影籠罩5個已陷入突發性(acute)或災難性(catastrophic)飢餓的國家:敘利亞、葉門、阿富汗、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而且一旦宣布饑荒,往往已是萬劫不復。其中又以索馬利亞最需要密切關注。日前走訪索國的聯合國人道事務副秘書長葛瑞菲斯呼籲先進國家:請不要忘記索馬利亞,因為「饑荒已經來到它的大門口,我們已經收到最後警告」。
2011年大饑荒死了25萬人,半數是不到5歲的孩子
這個非洲大陸最東部的國家,要忘掉它容易嗎?它曾經出現在好萊塢賣座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與《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擁有目前非洲最活躍的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b)」,國家形象的聯想詞向來是戰爭、貧窮、災難、海盜、恐怖攻擊。但過去10年,索馬利亞其實已逐漸(只是逐漸)邁向正常化,政局穩定性與經濟發展略見起色。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下令美軍進駐,協助索國政府進一步壓制青年黨,也傳達對新任總統穆罕默德(Hassan Sheikh Mohamud)的支持。
只是好景不常,全球暖化導致的氣候變遷(長期)與極端天氣(短期)肆虐許多國家,索馬利亞所在的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地區已連續4個雨季降雨不足(50多年來首見),接下來的2個雨季(今年10月到明年3月)雨情也不樂觀,索馬利亞首當其衝。專家預估,如果緊急人道援助沒有到位,大饑荒最快10月就會在索國東南部3個地區爆發,重演2011年的慘況,那年的大饑荒死了25萬人,半數是不到5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