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9月14日高票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時,你是怎樣的心情?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三種類型的人,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人是「開心、興奮」。因為台灣和美國盟友關係大推進?這群人對戰爭的態度是「免驚型」。台灣軍備力量加速升級,中國攻台灣的風險值增加,邏輯是「台灣提高軍備,台灣就愈安全」。再加上,美國基於軍事和經濟利益考量,不會拋棄台灣;更何況,日本已經表明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套句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的一句話:「台灣正在用自己的韌性和穩定的民心,展現出要展現出壓不扁的玫瑰。」這種類型的人在政治取向,主要偏「民進黨」。
第二種人是「心情無差別型」。這群人不認為,美國總統拜登會照單全收,儘管美國民意主吹反中調,但這中間仍有一個安全閥,那就是不要猛踩中國的底線。10月16日中共20大,習近平連任應該是無懸念,中國對台灣的態度不會有大轉著。11月8號美國年底選舉結果,參眾兩院民主黨是否勝選,決定拜登總統的行政效能,但如果《台灣政策法》和1954年通過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一樣,如此迅速而有效率,那意味著台灣真的陷入險境之中。
即便如此,這群人對戰爭的態度是依舊是「戰爭發生機率極低,但仍有擔憂」。這類型的人在政黨傾向上,比較彈性,政黨偏好較不明顯。
第三種人是「悲觀、憂慮」。台灣變成美中國力角力的棋子,台灣應該要拿回主導權,不傾中,也不傾美,不要被美國利用,所有被美國利用過的國家,都沒有好下場。這群人中甚至有人寧可相信中國共產黨,也不願相信美國。
這群人對戰爭的態度是「戰爭一觸即發」。他們不看好現在台灣的軍事實力,只要發生戰爭,不到三天,台灣必敗,因為台灣是個島,人民根本逃無可逃。
台灣執政黨應該致力和平,確保台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才是根本。在政黨偏好上,以「泛藍」選民居多,但也不乏政黨傾向不明顯著。
看完這三種類型,或許你是其中一種,或許你覺得,三種類型有點同意,又不太同意。台灣人民似乎不是過度樂觀,就是過度悲觀,再者就是完全不想去碰。
我在想是否有一種人,以和平信念,同時做好備戰心理準備,用冷靜、平穩的心情,面對未來台灣的可能變局。這就像台灣地理位置位於「地震帶」,我們願意做好「防震逃生」準備。這就像面對「死亡」最好的態度是,不是拒談死亡,而是做好死亡的準備功課。
沒有人想看見發生戰爭,簡單地說,「和平」是最大公約數。現實是,台灣在美中關係上,已經毫無懸念站在美國這邊。雖然很多人都說,台灣政府該有智慧,游離兩國之間,但該怎麼做?這其中的難度,似乎也沒人能說明白。即使今天是國民黨執政,也可能會和民進黨的選擇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