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cy總經理看「聽團潮」強碰疫情海嘯 「樂人夢工廠」孵化工作不停歇 

2022-10-01 08:30

? 人氣

受疫情影響,近年興起的「聽團潮」歷經起伏,「Legacy」總經理陳彥豪表示,隨著疫情鬆綁,演出場次慢慢增加,但觀眾尚未完全回歸。(黃信維攝)

受疫情影響,近年興起的「聽團潮」歷經起伏,「Legacy」總經理陳彥豪表示,隨著疫情鬆綁,演出場次慢慢增加,但觀眾尚未完全回歸。(黃信維攝)

雖近年喜歡聽樂團的人數增長,但因新冠肺炎疫情,「聽團潮」也歷經起伏。成立於2009年的老牌音樂場館「Legacy」總經理陳彥豪,人稱「舌哥」的他,說到音樂可以說是滔滔不絕。陳彥豪透露,這2年因疫情,場次只有過去的一半,而隨著防疫鬆綁,獨立音樂人的表演場次有回來,但觀眾尚未完全恢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2年爆發的「聽團潮」受疫情影響不小,但隨著逐步解封,台灣許多音樂祭紛紛復辦,像是高雄在九月底舉辦「呷涼祭」、高音埔記號、相隔4年未舉辦的「Takao Rock打狗祭」也將在10月底復辦;近年廣受樂迷喜愛的「浪人祭」、「爛泥發芽」、行之多年的「搖滾台中」同樣將在10月舉行,另新興的「赤聲躁動音樂祭」、「般若電司音樂祭」則分別預計11月、12月登場,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音樂祭,可說是風起雲湧的一年。 

20220927-固定客表演(歪的音樂提供)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音樂祭紛紛復辦。圖為樂團固定客表演。(歪的音樂提供)

疫情改變聽團思維 陳彥豪點出關鍵

陳彥豪說,過去1周約有12到16場演唱會,1年150到200場都是正常,疫情確實造成改變。陳彥豪指出,台北場地越開越多,看起來場次數量多,8、9月台中Legacy場次甚至比台北多,這是因分拆成2個大小場,讓音樂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至今觀眾還沒有完全回來。他提到,這2年因為疫情取消、延期的演唱會非常多,部分樂手認為,大家著重防疫,若還辦群聚運動,社會觀感不佳。

陳彥豪進一步說,現在慢慢沒有了社會觀感的包袱,不少演出都回流,但觀眾思維有些改變,以前可能對於樂手有30%的喜歡程度就會去看,但現在要真正本命團、超愛團,才會去搶票,這與防疫也有關係,與過去「聽團仔」全力衝刺看團有所不同。 

對於有些獨立音樂人「突然爆紅」,陳彥豪指出,因「街聲StreetVoice」發酵,常在榜上者就會被關注,會超過一般獨立音樂圈的能量,也會引爆熱潮。而近年來,台灣音樂祭活動興起,「聽團仔」人數也增長,雖近2年因為疫情影響銳減,但是從今年暑假起,隨著防疫措施逐漸解封,音樂祭、演唱會場次也逐漸增加。

談到是否代表台灣現在的聽團文化逐漸邁向成熟,陳彥豪認為,確實量體是成長,但因為本來聽獨立音樂的人少,舉例來說,從聽音樂的總人數1%變成2%,整體還是很小眾。但他透露,「其實在2019年是很爆發性的一年,是Legacy營收最好的一年,獨立音樂那時候最發光,包括《草東沒有派對》、《OBSESS》都爆紅。

新北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訂8/30(五)至9/1(日),在貢寮福隆海水浴場搖滾開唱,鄰近有便利鐵路及客運,民眾可多加利用。  (圖/新北市觀光局提供)
新北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吸引大批樂迷參與 。(資料照,新北市觀光局提供)

當年,「哈台風」也吹到中國,陳彥豪指出,像是《deca joins》、《椅子樂團》、在中國都有許多表演,可說是到達高峰,但後來當然會出現轉折,除疫情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如2019年時的大港開唱停辦、覺醒音樂祭倒閉、春吶音樂祭變調等,讓榮景沒有繼續往上;樂觀來看,整體量能是倍數的增長,隨然比起20年前的1999年時五月天成立的效益,是讓大家了解樂團、音樂,尤其主流媒體可以知道,現在是遠低於當初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信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