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cy總經理看「聽團潮」強碰疫情海嘯 「樂人夢工廠」孵化工作不停歇 

2022-10-01 08:30

? 人氣

受疫情影響,近年興起的「聽團潮」歷經起伏,「Legacy」總經理陳彥豪表示,隨著疫情鬆綁,演出場次慢慢增加,但觀眾尚未完全回歸。(黃信維攝)

受疫情影響,近年興起的「聽團潮」歷經起伏,「Legacy」總經理陳彥豪表示,隨著疫情鬆綁,演出場次慢慢增加,但觀眾尚未完全回歸。(黃信維攝)

雖近年喜歡聽樂團的人數增長,但因新冠肺炎疫情,「聽團潮」也歷經起伏。成立於2009年的老牌音樂場館「Legacy」總經理陳彥豪,人稱「舌哥」的他,說到音樂可以說是滔滔不絕。陳彥豪透露,這2年因疫情,場次只有過去的一半,而隨著防疫鬆綁,獨立音樂人的表演場次有回來,但觀眾尚未完全恢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2年爆發的「聽團潮」受疫情影響不小,但隨著逐步解封,台灣許多音樂祭紛紛復辦,像是高雄在九月底舉辦「呷涼祭」、高音埔記號、相隔4年未舉辦的「Takao Rock打狗祭」也將在10月底復辦;近年廣受樂迷喜愛的「浪人祭」、「爛泥發芽」、行之多年的「搖滾台中」同樣將在10月舉行,另新興的「赤聲躁動音樂祭」、「般若電司音樂祭」則分別預計11月、12月登場,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音樂祭,可說是風起雲湧的一年。 

20220927-固定客表演(歪的音樂提供)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音樂祭紛紛復辦。圖為樂團固定客表演。(歪的音樂提供)

疫情改變聽團思維 陳彥豪點出關鍵

陳彥豪說,過去1周約有12到16場演唱會,1年150到200場都是正常,疫情確實造成改變。陳彥豪指出,台北場地越開越多,看起來場次數量多,8、9月台中Legacy場次甚至比台北多,這是因分拆成2個大小場,讓音樂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至今觀眾還沒有完全回來。他提到,這2年因為疫情取消、延期的演唱會非常多,部分樂手認為,大家著重防疫,若還辦群聚運動,社會觀感不佳。

陳彥豪進一步說,現在慢慢沒有了社會觀感的包袱,不少演出都回流,但觀眾思維有些改變,以前可能對於樂手有30%的喜歡程度就會去看,但現在要真正本命團、超愛團,才會去搶票,這與防疫也有關係,與過去「聽團仔」全力衝刺看團有所不同。 

對於有些獨立音樂人「突然爆紅」,陳彥豪指出,因「街聲StreetVoice」發酵,常在榜上者就會被關注,會超過一般獨立音樂圈的能量,也會引爆熱潮。而近年來,台灣音樂祭活動興起,「聽團仔」人數也增長,雖近2年因為疫情影響銳減,但是從今年暑假起,隨著防疫措施逐漸解封,音樂祭、演唱會場次也逐漸增加。

談到是否代表台灣現在的聽團文化逐漸邁向成熟,陳彥豪認為,確實量體是成長,但因為本來聽獨立音樂的人少,舉例來說,從聽音樂的總人數1%變成2%,整體還是很小眾。但他透露,「其實在2019年是很爆發性的一年,是Legacy營收最好的一年,獨立音樂那時候最發光,包括《草東沒有派對》、《OBSESS》都爆紅。

新北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訂8/30(五)至9/1(日),在貢寮福隆海水浴場搖滾開唱,鄰近有便利鐵路及客運,民眾可多加利用。  (圖/新北市觀光局提供)
新北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吸引大批樂迷參與 。(資料照,新北市觀光局提供)

當年,「哈台風」也吹到中國,陳彥豪指出,像是《deca joins》、《椅子樂團》、在中國都有許多表演,可說是到達高峰,但後來當然會出現轉折,除疫情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如2019年時的大港開唱停辦、覺醒音樂祭倒閉、春吶音樂祭變調等,讓榮景沒有繼續往上;樂觀來看,整體量能是倍數的增長,隨然比起20年前的1999年時五月天成立的效益,是讓大家了解樂團、音樂,尤其主流媒體可以知道,現在是遠低於當初的影響。

談到五月天當年造成的現象,陳彥豪舉例,他們讓台灣歌迷知道玩樂團是很酷的事情,就像是日本的《Mr.Children》,讓很多高中生想要玩團或玩一個樂器。而回到2019年來看,整體效益沒有那麼大;如今疫情後蟄伏2年半,台灣也比其他國家晚發生疫情、比較晚開放,上半年獨立樂手開始蠢蠢欲動,包括《落日飛車》先往國際間發展,準備歐美巡迴;因參與fuji rock聲名大開的《大象體操》,到日本演出也完售。 

市場考量、推廣曲風 台灣音樂人往國外發展  

陳彥豪說,因台灣的量體、市場更縮小,台灣音樂人現在積極往歐美、中國、日韓發展,部分原因是疫情帶來的改變,樂團會想說,不是只有金音獎、金曲獎,會想要樂風可以被更大的音樂獎項接受,像是葛萊美獎等國際大獎。 而國外最好的樂團操作模式是出了新專輯,有新歌就宣傳、就是巡迴,像是美巡、歐巡吸引曝光後停下來寫歌、錄歌,又有新作展開另一年的巡迴,這是比較正常健康的方式,

談到Legacy的定位,陳彥豪表示,他們扶植獨立樂團、音樂人,成為他們的好夥伴,把音樂人在各個角度、演出品質等對外曝光,讓更多人參與,是最大目的是培養演出市場,讓很多音樂人加入。他舉例,有些人為了新專輯演出,通常最多巡演1次,他們還是希望可以打造多一些機會演出,不只是場地、企劃的功能,也是多打知名度,同時Legacy也會舉辦系列活動行銷、推廣。

一直以來Legacy給了許多音樂人好的機會,陳彥豪舉例,像是Legacy找沒有辦過千人以上演唱會的音樂人舉辦「千人展」;或是舉辦「都市女聲」、「鐵漢柔情」,讓本來是聽流行音樂,看主流歌手演出的人也可以到獨立音樂空間;或是像「華語金曲之夜」,推廣比較在地的文化,不要只是跳舞,而是有本土的情懷,這些企劃都是希望可以把演出市場變得多元化一點,不是只有聽團仔才來,可能喜歡主流音樂的人也是可以參與,「就是把演出市場打開來」。 

20220927-「Legacy」總經理陳彥豪受訪。(黃信維攝)
「Legacy」總經理陳彥豪受訪時談到Legacy的定位。(黃信維攝)

近期剛在Legacy mini@好丘辦完《在夏天穿棉襖》專場的孟君受訪時表示,這陣子剛開始慢慢踏入音樂產業,她本身是延畢生,平常主要在台中,如果真的把工作,其他收入抽掉,只剩下音樂的話,就是會蠻難溫飽,要靠很多演出,讓自己起來,現在還要靠一些其他收入、以及正職的工作。談到在Legacy mini@好丘的表演,她認為,算是還不錯的機會,因為當時與共演的夥伴理鈞可以把線上拉到線下,有一個演出地方蠻好的。

培養無數音樂人  「大團誕生」代表Legacy的骨幹、精神

Legacy培養無數知名的音樂人,陳彥豪提到,「大團誕生 The Next Big Thing」系列就是全Legacy最重要的骨幹,可能收益沒那麼多,不是場場爆滿,但這就是Legacy的精神,也是最重要的檔期,像是《草東沒有派對》、《茄子蛋》、《告五人》、《理想混蛋》等知名樂團都曾參與過。另外過去還有系列是《Matzka》每周三找不同嘉賓,曾有工讀生一開始只看到數十人的場,但是他當兵一年回來後,居然還看到有一場是滿場,「透過累積,一年變成1200人的演出」。

剛參加完7月份的「大團誕生 The Next Big Thing」,GOTA的主唱、貝斯手OmOi指出,新團在Legacy演過是加分的,畢竟場館的規模、名氣,大家就會想要去大團誕生,會有被認可的感覺;像是她的另一個團《P!SCO》也會想上,因為這個活動非常有象徵意義,很難有機會演到這麼好舞台、器材的場館,音場本身舒服且專業;新團的規格會有很多破綻,小場館不會發現,在這裡都會放大,能激勵進步。 

OmOi進一步說,像是觀眾的回饋,在音樂祭氛圍,因為大家一定都很嗨;反觀大團誕生是在一個觀眾比較檢視這個團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的表演會獲得什麼的反應,壓力會很大,但這就是一個磨練,這個機會是整個台灣音樂圈很少的機會、特色,不是同樂會,是樂團成長的舞台。 

20220927-獨立樂團GOTA日前於Legacy演出。(取自GOTA臉書)
獨立樂團GOTA日前於Legacy演出。(取自GOTA臉書)

陳彥豪提到,國外年輕一代觀眾,比較會尊敬過去歷史脈絡的歌手,願意回去聽那些音樂;台灣就很不一樣,資深歌手演出時,台下就是年紀差不多的聽眾,大家比較不會往回去聽。雖「聽團仔」近年的數量倍增,但去大專院校座談、演講,詢問有去過音樂祭的人很少,這塊領域還有待開發。陳彥豪認為,有很多人沒有體驗過現場演出的魅力,不只是音樂人的責任,像是Legacy不僅有提供平台給音樂人,也適時提供音樂文化給觀眾,讓大家就音樂除了去KTV唱歌外,還有另外一種選擇。

「過去認為玩音樂沒出路」  綠委指思維改變:政府應更幫忙

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指出,上個世代會認為玩音樂、打電競沒有出路,但現在流行文化有另外一種角度,音樂產業發展蓬勃、電競是重要表現。她提到,或因是新產業鍊、經濟模式,文化部雖是主管機關,經濟部也應該要更多幫忙,像是日本、美國的大音樂祭等,會有許多樂迷跨國參與;如今疫情後整體重新洗牌,台灣可能來不及打造「大牌」,政府可以進行產業的整合,讓疫後經濟有機會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信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