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和地產商投機文化盛行
再者,中國在2000年代初期已成為世界工廠,大量外匯所得轉換為本國貨幣,造成人民幣供給大幅增加,而儲蓄率高達40%以上(2019年為45%),為世界數一數二,若考慮中國的人口,其累積資本總量相當可觀,但適當投資管道卻相當有限。中國也有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最嚴格的外匯管制,造成一般中國人民向外投資困難。其國內股市、債市、不動產市場就成了主要的可能投資標的。然而,中國的財產權保障及法律的執行落實不佳,即使舉世聞名且富可敵國的巨商企業,與北京權力核心關係良好的紅頂貴賈,也未必保證其財產權甚至人身自由安全。眾所周知,如馬雲、肖建華、郭文貴、任志強等被查稅、罰款、流放海外,甚至判刑之例時有所聞,幾等同公告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因此,對於需要承擔高風險、成長曠日耗時的創業和新創,就不為中國投資人所喜。不動產看得見、摸得到,頗符合中國文化中「有土斯有財」的投資觀念,因此成為一般民眾累積財富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到2020年,不動產持有在家庭財富中的占比約為70%。
過去近20年,中國不動產的價格持續上漲,形成一般大眾誤以為不動產價格只升不跌的錯覺,對市場需求推波助瀾。〔圖2〕顯示,中國不動產平均售價在20年內上漲將近5倍,平均年增率7.7%,到2020年每平方公尺均價近人民幣9,900元。在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部分單位房價甚至於高過洛杉磯、紐約、倫敦等國際大城。然中國人均國民所得僅約美國的六分之一(2021年為66,100美元 vs. 11,700美元),工商發展程度是否足以支持如此高的房價,仍存在疑問。配合中國1994年稅制改革、1998年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次房改)以來,確定了城鎮住房的市場化、貨幣化、商品化,導致購房者和房地產開發商的投機文化。價格泡沫以及大多數高樓層公寓潛在的長期維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問題。
地產崩跌勢必影響中國經濟走向
中國的不動產市場危機帶給金融機構極高的風險。與歷史中常見泡沫的情況一樣,投資者、金融機構和不動產開發商承擔了大量債務放款造成房地產價格飆升。以在2021年發生違約的中國恆大為例,其向銀行、債券持有人、材料供應商和客戶累積超過3,000億美元的債務,在房屋建成前幾年許多人就預購了房屋繳納貸款。而房地產泡沫鼓勵了投機行為,買房卻無意居住。到2022年7月止,中國住房總存量中約有20%處於閒置狀態,英國《金融時報》在2021年9月21日〈Evergrande and the end of China's 'build, build, build' model〉報導中甚至稱,全中國的閒置房產可以供超過9,000萬人居住,形成處處「鬼城」。中國不動產市場價格崩跌,勢必會影響中國的生活型態及經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