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萬鈞觀點:購屋大不易,鼓勵政策却愈幫愈忙

2024-11-07 05:50

? 人氣

試圖用政策解決購屋的困難,結果就是製造泡沫、市場崩盤。(資料照,洪煜勛攝)

試圖用政策解決購屋的困難,結果就是製造泡沫、市場崩盤。(資料照,洪煜勛攝)

美啟動降息 但房貸利率依然高掛

隨著全世界逐漸將國家社會的重責大任交給「千禧世代」和「Z世代」,卻發現這群年輕人不若他們父母同年齡時充滿衝勁,反而普遍對現狀有怨懟。以台灣20至35歲世代而言,主要圍繞著房價居高不下心生不滿,薪資增長偏低造成許多人無法購屋,對未來的生活和家庭規劃造成壓力,進而對成家與養兒育女裹足不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房價是世界年輕人共同的痛

台灣的問題並非特例。包括美國在內的已開發國家,世界各地年輕世代對於父祖輩,早年可在有利條件下購房,而現今經濟環境讓年輕人無法複製這樣的輕鬆經驗。房價不斷的飛升,特別是高所得都會區,加上生活成本增加,讓青年族群感到機會不平等和世代間財富不均。

在過去,美國青年一旦滿18歲且高中畢業,就會搬出家門另覓天地,蛻變為真正的成人。但在2000年之後,一方面親子關係較之前世代更親近,另一方面房價(或是房租)及物價已造成重大經濟負擔,且年輕人上大學的比例也較為提高,故與父母同住的比率大幅上升。從2021年初始這一波通貨膨脹,如同﹝圖1﹞資料顯示,房租及房屋價格即使到2024年9月,僅次於權數較低的汽車保險,為聯邦儲備理事會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心頭首患。

美國各類別物價上漲年增率、平均整體通貨膨脹率。(邱萬鈞提供)
(圖1)美國各類別物價上漲年增率、平均整體通貨膨脹率。(邱萬鈞提供)

另一顯例,根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在2022年的資料,美國58%年齡介於18至24歲之間的年輕人還與父母同住,且由於女性教育程度提高,造成經濟更易獨立。相對而言,年輕成年男性與父母同住的情況更為明顯。

美國高房價沉痾已久

就如台灣一樣,美國的高房價成長率沉痾已久,從2017年初到2024年9月止,美國的家庭住宅價格(Case-Shiller U.S. National Home Price Index)平均年成長率為9%。觀察﹝圖2﹞從新冠肺炎流行的2020年,房價上漲率於一段時間維持在15%到20%間,中間雖有趨緩,但從2023年底年增長率也都維持在5%到7%間。這當中除了牽涉到遠距工作時間加長,以至於自有住宅的需求增加,加上金融市場長期的低利率,強化了不動產投資或投機的動機。更大的推動來源,則來自於供給面,包括建材價格、建築工人工資上漲、全球供應鏈斷裂及重組、建材取得不順造成供給下降等因素。

美國房價年化成長率。(邱萬鈞提供)
(圖2)美國房價年化成長率。(邱萬鈞提供)

就數字而言,拜登總統任內控制通膨成效卓著,但又不損及勞動市場和實體經濟,表現著實不俗,但民調顯示,經濟議題卻反而是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強項,頗似台灣有些政治人物靠挑動選民對自由市場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副作用不滿,宣傳當選後,「信眾」們都可以輕鬆買房,都有高薪工作。可見總體經濟實際表現與民眾認知有些落差。某些方面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川普主打對高物價不滿議題,特別是在男性青年中,且跨越不同族群的選民,仍有相當的吸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萬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