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系統 每個人都被打分數
在2014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目標在2020年前,讓全國13.5億的人口全面受制於社會信用體系下, 從商業行為、社會行為及互聯網行為等面向,為每個公民的社會信用予以評分。經過4年的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已在多個城市試點,無所不在的監視器結合先進的人臉辨識、人工智慧技術,使人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被記錄的資訊。
在信用系統的大數據資料庫中,收集了個人的政治立場、犯罪紀錄、交友圈、購物習慣等各方面的行為紀錄,作為綜合計算信用評分的指標,評分結果對個人的影響涵蓋就業、子女就學,甚至置產的權利,但評分的具體機制仍不得而知。中國政府認為社會信用體系能提升行政效率並鼓勵公民的道德行為,但反對者則批評,這只會成為威權國家進行社會監控與政治鎮壓的工具。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1月報導,曾因舉報高官貪腐消息,在2013年遭當局依「誹謗」罪羈押近一年的中國記者劉虎,於2017年初發現自己被列入社會信用體系的黑名單,無法貸款、購屋,甚至搭不了飛機。劉虎受訪時說:「沒有任何官方通知,就這樣切斷我原本享有的一切權利,更可怕的是,我完全束手無策、無處申訴」。根據中共國家發改委的資訊,光在2017年,就有615萬人被列入黑名單,而從今年5月1日開始, 信用系統在中國鐵路、航空、海關全面實施,一旦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將受到半年禁搭火車或一年禁搭飛機不等的限制。
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account' is monitoring much more than that. It is '1984' coming true, and absolutely terrifying. https://t.co/OY2z0lHujA
— Christie Kas (@ChristieKas) 2018年6月28日
雖然社會信用體系使得如劉虎一般的異議人士蒙受不公待遇,但昆士蘭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的研究員曾靖(Meg Jing Zeng)仍對此系統抱有樂觀態度:政府官員也可能因貪腐行為被列入黑名單。根據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的報導,在2017年12月有超過1千1百名官員位於限制名單內。
但霍夫曼認為,只要外國企業持續遵守中國的規範,最終中國政府的要求會內化為企業的自我審查。對於公眾而言,這樣的變化會使得中國共產黨的敘事成為主流的「真相」,其餘的視角和證據將被邊緣化,影響的不只是中國國民,更遍及國際企業,以及其他國家的公民。民主國家的政府應該主動出擊,對抗社會信用體系造成的外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