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更為緊密,CSIS也指出台灣企業無論是在海峽的哪一岸,其實都有不少人在考慮遷往其他地區。不過無論是遷出台灣或遷出中國,台灣企業最想遷入的區域都是東南亞。CSIS指出,隨著台灣企業實現區域多元化,以類似其他跨國公司的方式組織生產和採購,兩岸關係正以十年前無法預見的方式遭到削弱與重塑。
不過一位台灣科技業的高管對《日經亞洲》表示,如果兩岸真的爆發戰爭,即便台灣企業把廠房遷往海外,還是會遭受嚴重衝擊——因為台企的研發與管理團隊多半還是留在台灣。《日經亞洲》也警告,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在東南亞可能面臨兩難,因為從柬埔寨到緬甸,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民主正在倒退。而威權政府往往會倒向北京,希望換得中國老大哥的庇護。
高雄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陳宗巖對《日經亞洲》指出,台灣的投資人在民主倒退的東南亞地區將面臨一個更不友好的投資環境,他們的投資和權利恐怕得不到司法有效而公平的保障。而且東南亞的民主倒退確實不利於台灣,由於這些國家在國際上聲名狼藉,因此迫切需要外國的支持,中國則趁機跟這些非民主國家發展關係、上演大團結。不過陳宗巖也說,台灣必須在有限的國際空間裡進行運作,因此東南亞的民主倒退不會影響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只要對方願意深化關係,台灣不會在意新南向國家是否民主,而且「台灣大部分的外交關係本來就不是民主國家」。
CSIS指出,雖然美中對抗讓台灣企業開始遷離中國,但此一趨勢並未導致台灣與中國的全面脫鈎,台海兩岸的經濟還是高度相互依存,「而且很可能繼續如此」。即便是那些將業務遷出中國的台灣企業,大多也只是轉移了部分生產和採購業務,而不是全部遷離中國。不過台灣企業對中國態度的改變,確實對各方都帶來的新挑戰:中國必須遏止台商的信任危機,東南亞與東北亞則試圖吸引台灣投資,台灣則必須在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及「維持對台灣有利的經濟聯繫」之間找到平衡;對美國來說,讓中國不再仰賴台灣的半導體與其他產業並非最佳選擇,因為維持中國對台灣的依賴,也才能讓台灣及其盟友擁有更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