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二十大)將於16日登場,《經濟學人》近日順勢推出「中國」專題報導——「分裂的世界」(The world divided),內容直指隨著中共近年經濟快速成長、核武庫大幅擴充,以及達成「全面脫貧」的成就,與中國對抗與否的風險皆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民主國家正面臨極為艱難的抉擇。
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7篇的專題報導中,一篇以〈對西方民主國家來說,避免與中國衝突的代價正與日俱增〉(For Western democracies, the price of avoiding a clash with China is rising)為題的文章指出,雖然北京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西方民主國家的批評,但中共並不會理會這些異議者,這就如同在一艘行經暴風雨的船上,乘客徒勞地與舵手(暗指習近平)爭論何種路線最為安全。
對此,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中心」(CISS)研究員周波表示,美國無法應對一個「如此不同、如此強大且快速崛起」的中國,「它自然會先恐慌,接者則是過度反應。」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則稱,許多中共高層及曾欽佩西方的知識分子皆認為,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偉大成就視而不見」,並且「惡毒地」將中國汙名化為威權主義。
朱鋒更直言,部分中國人過去將冷戰後主導單極時代的美國視為「良性霸權」(benign hegemony),但這些如今早已成「妄想」。一位駐北京的歐洲外交官也坦言,聽聞北京官員說出「無論中國做什麼,西方都不會接受」等抱怨言論,使其聯想到1920至1930年代的大日本帝國,兩者散發出相似的仇外情節。
For the West, the price of avoiding a clash with China is rising. Hard choices loom between coexistence and confrontation https://t.co/5xUo09tVOY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October 12, 2022
對抗派:實力決定一切
《經濟學人》表示,中國官員如今也能更明白地指出,當前的國際秩序在哪方面令北京感到不公平和無法容忍,而這些官員又可依其主張不同分為兩派。其一即為對抗學派,認為「實力決定一切」、「贏家才有權制定規則」,而長期作為全球規則制定者的西方,現在也露出道貌岸然和虛偽的真面目,快速崛起的中國很快就會取代西方,成為國際秩序的新霸主。
然而,這種中國與西方的對抗局面,對許多國家來說卻是頗具破壞性,尤其是亞洲國家,因為它們通常會把經濟利益置於北京的政治霸凌之上。但對自由民主國家來說,此情況顯得更加棘手。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9月曾向法國大使們表示,美中對抗大幅度地主導當前地緣政治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導致中國將普世價值視為美國用來對抗它的工具。《經濟學人》對此也表示,隨著北京對西方的攻擊逐漸清晰,試圖與美國保持距離以捍衛「啟蒙價值」的法國,如今必須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