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下週將在北京登場,各界都高度關注習近平是否連任、有哪些政要將會「入常」,以及二十大之後的中國,將以何種面貌與世界共處。澳洲前總理、目前擔任亞洲協會主席的陸克文在《華爾街日報》的最新投書中預測,習近平將以全票當選連任總書記,而且他的施政重點將著眼於國家安全而非經濟成長。在中國激進的意識形態與戰略考量之下,美中兩國到了2030年代很有可能爆發衝突。
從1982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就會選出權力之巔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常務委員),哪些人能夠進入中央政治局的常務委員會,更是中國觀察家們的關注重點。但陸克文認為在即將登場的二十大,「誰能入常」並不重要,因為真正重要的人事任命只有一個:那就是習近平。因為過去的中央政治局反映的是各種勢力與利益的平衡,但習時代的中央政治局卻擠滿了習近平的擁護者。
陸克文甚至預測,二十大的2296名黨代表將會以「全票通過、無人反對」,協助習近平繼續擔任下一個任期的總書記。習近平可能被正式授予「偉大舵手」、「人民導師」等稱號,讓他能與毛澤東比肩,這也意味著習近平的地位與權力進一步得到鞏固。陸克文指出,習近平已經改變了中國政治的基本規則,藉著反腐打貪與整風運動在官員之間形成恐怖統治。他認為二十大的重要新聞不是人事任命,而是習近平在工作報告中展現的意識形態。
在陸克文看來,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已不再只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妝點,因為習近平本人就是一個基本教義派。他帶領中共走向列寧主義的左翼、在經濟上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左翼、在外交與安全政策則是民族主義的右翼。在這個過程中,由習近平推動的意識形態變化,也成為預測後來政策的最佳風向球。如同毛時代一樣,意識形態變成鑲嵌在語言之中的密碼,對9600萬名黨員宣達政策的實際走向。
習近平也承認中國的經濟成長正在放緩。陸克文認為,除了人口壓力(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包括習近平對私營部門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調整、「新冠清零」(zero-Covid)造成的主要城市封控、不穩定的地緣關係對全球供應鏈與國際貿易的負面影響,都拖累了中國經濟。因此習近平若想恢復經濟成長,就要決定從上列四項因素的哪一個下手。習近平想解決少子化問題雖力有未逮,放鬆「動態清零」倒是一個可以著力的項目。
然而在管制私營部門的問題上,意識形態恐怕會是最大的障礙。因為習近平相信私營部門是中共權力構成長期挑戰,他對私營部門控制科技行業、以及被他稱為「虛擬經濟」(fictitious economy)的房地產和金融業都抱持懷疑態度。陸克文認為,習近平在二十大的工作報告中不會對市場有所承諾,而是會進一步向意識形態的左翼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