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暴雨,驚醒身處氣候變遷中的台北

2022-10-19 05:30

? 人氣

尼莎颱風挾帶豪雨,北市內湖康湖隧道發生山崩災情,大量土石跟斷樹堵住隧道入口。(取自蔣萬安臉書)

尼莎颱風挾帶豪雨,北市內湖康湖隧道發生山崩災情,大量土石跟斷樹堵住隧道入口。(取自蔣萬安臉書)

東北季風加上尼莎颱風外圍環流,帶來接連幾日又急又猛的大雨,考驗著城市的防災韌性與排水功能。尤其是10月16日、17日的暴雨,讓大台北多處地區傳出積水、山崩、民眾受困、車輛泡水;像是內湖區大湖公園附近,冒出帶著淤泥的黃水、淹沒道路,增添用路人的行車風險。這次的大雨來得快且急,瞬時雨量想必驚人。在極端氣候漸成「常態」的情況下,如這次的暴雨事件,只會更常見而不會變少,我們的台北市做好準備了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風強不可怕 雨量才是對台北市排水功能的考驗

15、16日的暴雨,對台灣北部、東北部及東部造成致災性的大量降雨。除了許多路段有泥沙黃水淹過路面外,內湖區的康湖隧道前亦出現土石崩落,導致道路阻斷。其他像是在市區的排水情況,經過我們團隊與里民們實際觀察各式水溝、排水,幸好「挺得過去」。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15日內湖區東湖國小(A1AA5)的累積雨量達439.5mm,中山區的劍南路(A1AD5)15日累積雨量為309.0mm,大同區的太平國小測站(A1A9X)15日累積雨量達254.0mm。這次不間斷的強降雨,正是考驗著城市的排水,包含流量、暢不暢通、水溝蓋有無封住、無用的洩水孔......等等。

長安東路、新生北路口,在喜瑞飯店的後方,過去是一處因地勢與排水系統未整合規劃的易積水區,不但側溝的水位高(表示排水不良)、蚊子多,住戶還會自備防水閘門,讓人很難想像這樣的地點,竟是在台北市接壤光華、三創、條通、台北華爾街的核心地帶。

兩年前,經過里長陳育群(南加大)與工務局各單位、我們一同研議銜接系統、施作後,這個困擾總算是能夠解決。過去,每當豪雨來襲,忠孝東路市政府站、台大基隆路變成「大運河」,但是像是長安新生路口這類的住宅區門口,也會有「小運河」,這些上不了新聞的積水區,也正是我們該努力改善的目標。

能治水的是水文學還是政治學?真正的英雄是基層人員!

災難一來,政府人士、政治人物、從業人員的可信度與效度(validity, reliability)、還有其處事方法 (methods),答案會立即呈現在眼前。內湖康湖隧道的災情,本該帶頭勘災的父母官、台北市長柯文哲或其市府的代表,但是柯市長在外縣市輔選、並揶揄勘災是作秀,引發議論;反而,作為不需勘災的市長參選人,民眾黨的母雞(以無黨籍參選)黃珊珊、民進黨的陳時中、國民黨的蔣萬安,先後在選區議員及參選人的全體會同下,到場了解情況。

當中,立委吳思瑤(民進黨籍、陳時中競選總幹事)當晚開砲評論蔣萬安比別人慢N拍,引發蔣萬安陣營發言人蔡畹鎣(音同「婉蓉」)回擊,點燃一場美女之戰。作為副市長與該區資深議員出身的黃珊珊,在這陣唇槍舌戰中,卻無形地被降低聲量。

事實上,能夠處理這類地滑、土石崩落的大多是水土保持、土木工程、水文學、森林的專技人員以及施工人員。同樣地,當洪流經過、積水退去,河濱公園等氾濫空間、行水區、災情區、倒伏的行道樹、公園倒樹等恢復清潔的功臣,也多半是基層的工務局、環保局等單位的同仁們,我們實在該對他們表達敬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