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致癮飲品大不同─琴酒瘋與土耳其人的「咖威」:《不只是盛宴》選摘(4)

2022-10-28 05:10

? 人氣

咖啡極可能源自今日衣索比亞的卡法(Kafa)地區,應當很早就成為非洲許多地區的飲料;九世紀以後,已經有文獻記載當地人的飲料,咖啡也因此得名。(美聯社)

咖啡極可能源自今日衣索比亞的卡法(Kafa)地區,應當很早就成為非洲許多地區的飲料;九世紀以後,已經有文獻記載當地人的飲料,咖啡也因此得名。(美聯社)

人類釀酒的歷史有數千年,但將釀造酒加工蒸餾成酒精濃度較高的蒸餾酒,一般稱為「燒酒」的技術,則僅有一千年左右。學界認為:阿拉伯化學家最先發展出蒸餾技術,製成醫療用酒精(aqua ardens,指「可燃燒的水」)。至於供作飲用的燒酒,則應當是在拜占庭帝國時期才出現;當時有酒廠將第一次蒸餾出的酒液再次蒸餾,酒精濃度更為提高。一三四七年,歐洲爆發俗稱「黑死病」的鼠疫,因為人們相信燒酒可以防治,使燒酒的生產和消費量漸增,人們也習於飲用。即便疫情平息,人們也並未放棄飲用燒酒的習慣,而逐漸成為日常飲料。然而,「燒酒」的酒精濃度較高也較易成癮,飲用過度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故各地政府經常頒布各種有關燒酒的限制與禁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十三世紀出現最早有關燒酒的書面記載,是一位佛羅倫斯的醫生阿德羅替(Taddeo Alderotti, c. 1215–1295)撰寫的論文《生命之水的特性》(De virtutibus aquae vitae),文中仔細說明蒸餾工序的細節。由於蒸餾過程需要人工與燃料,價格高昂,所以早期的燒酒售價甚高。十五世紀時,史特拉斯堡的醫生布隆實維克(Hieronymus Brunschwig, 1450–1512)留下許多燒酒的紀錄,於一五一二年輯成《蒸餾全書》(Große Destillierbuch)出版,並附有各種圖片。

燒酒除了以葡萄酒為原料以外,也可以用蘋果、穀類等釀酒蒸餾。十六世紀以後,歐洲各地都出現地方性的「名產燒酒」,例如法國的阿馬涅克白蘭地(Armagnac),及產於法國的科涅克(Cognac)的干邑白蘭地。一五七五年,尼德蘭的波爾(de Bouve)家族也投入烈酒生產,使用杜松子調味,稱為琴酒(genever);十八世紀以後,英格蘭也開始製造琴酒,稱為Gin。

一六八九年,英格蘭發生政爭,國會將嫁到尼德蘭的英格蘭教派信徒瑪莉公主(Mary II, 1662–1694)及其夫威廉三世迎回倫敦,兩人共同執政。威廉三世將杜松子酒引進英格蘭,大量製造,並給予免稅特權,同時提高法國酒類進口的關稅。這時,北美洲生產的穀物大量進口到英格蘭,價格下降,英格蘭商人便將品質較差、不適合釀造啤酒的穀類,賣到琴酒工廠作為生產琴酒的原料。當時並無法規限定酒廠生產琴酒的酒精濃度,所以各廠產品濃淡不一,但價格都相當便宜,使得琴酒與貧窮畫上等號。一六九五年到一七三五年間,英格蘭突然興起一陣「琴酒瘋潮」(Gin Craze),街頭出現數千家琴酒店,成為窮人的重要飲料,上流社會則飲用啤酒。一七五一年,英國畫家賀加斯(William Hogarth, 1697–1764)的兩幅畫作《啤酒街》(Beer Street)及《琴酒巷》(Gin Lane),顯示了當時英格蘭地區貧窮與酗酒的慘況。《琴酒巷》中充滿殺嬰、飢餓、瘋狂、自殺的景象,《啤酒街》的居民則表現出健康、快樂與自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