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在2011年的高峰後,其實出現一連串的波折、錯誤;與蘋果的訴訟固然影響嚴重,但產量增加過速,宏達電從供應鏈的管理到最後的產品上都出現問題,讓外界對其品質信心滑落;更嚴重的在整體市場策略上的錯誤,宏達電顯然未「花時間研究風向、風口」,當中低階市場蓄勢待發時,宏達電猶以與蘋果競爭的高端產品自居,三星就早早切入此市場;當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市場要起飛時,宏達電只看到歐美先進市場。
結果就是既在先進市場節節敗退,發現苗頭再要進軍中低階市場與開發中國家時,為時已晚,只能苦苦追趕;尷尬的是宏達電產品在低階市場無法與中國本土廠商競爭,在高端旗艦機種上又不能與蘋果、三星比,其品質、性能無法匹配其高價,這種定位不明、上下失據的情況,即使王雪紅到北京喊出宏達電「是中國人的品牌」也挽回不了頹勢。
手機產業沈下去後難再浮上來
展望未來,雖然宏達電作出許多調整,但是否能力挽狂瀾,卻已不是那麼樂觀。這幾年宏達電更換執行長、賣掉上海廠房、甚至連手機研發部門都切割賣給谷歌,但看起來都難止血;這麼多年來,手機這個「紅海產業」,沈下去後幾乎都浮不起來、宏達電能例外嗎?
而宏達電全力押注的VR(虛擬實境),雖然不少人看好VR前景,但其實際成長遠不如預期;諾基亞甚至因VR成長不如預期、「短期內不會有跳躍式成長」而決定減少對VR的投資。這次再次裁員1500人,更顯手機力道的式微。
過去宏達電確實曾有低迷後再創新高的紀錄,外界當然希望宏達電「再創奇蹟」,但當宏達電逐一處理各種資產─從廠房到更寶貴的工程師,都賣給其它企業,這次又一口氣裁員2成多,而中國手機廠─不論是小米、華為,甚至在小米之後才崛起的OPPO、VIVO等,所生產的手機品質、性能、甚至創新程度都已超越宏達電,讓外界益發看不到宏達電再起的跡象與可能。
小米與宏達電,同為新創與企業經營的好教材
摔下風口的豬,要再飛天,雖非不可能但已是難如登天。小米今日的成功與風光,未必保證明日依舊,但能在短短8年創造近500億美元的市值,除了所處市場為「大池子」的基本因素外,其市場策略、對產品品質的掌控,確實都有其特殊之處。而對許多企業而言,小米的經驗,及宏達電的浮沈─它的崛起、攻頂、踞高峰,到下滑、墜崖,都應是值得學習深研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