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刻開始到1979年為止,以蔣中正還有其繼承者為代表的中華民國成為了美國唯一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哪怕在這之間出現過廣州國民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滿洲國、中華共和國以及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都一概被美國拒之於千里之外,堅持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國家」與「一個中國政權」,縱然在抗戰末期,已經有不少左派外交官主張承認中共的延安政權。
中華民國1949年在大陸的失敗,一度讓美國政府有面對現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打算,不過毛澤東向蘇聯「一邊倒」的政策,還有韓戰的爆發都讓華府認定中共為蘇聯在中國創立的另外一個滿洲國,決定持續承認中華民國為那「唯一的中國國家」,不只確保台灣在聯合國裡的席位,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常任國席位長達20年之久,還禁止其他自由世界的國家承認中共。
可一場韓戰打下來,美國也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在中共實際控制大陸的情況下,不承認事實上有「兩個中國政權」存在,否則就連爭取美軍戰俘獲釋都不容易。所以美國在承認中華民國為唯一中國的情況下,仍於1955年開始與中共選在瑞士日內瓦以及波蘭華沙等第三國展開所謂大使級談判,為日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承認鋪路。
「一個中國國家」政策的虛級化
打從1944年以來,以謝偉志(John S. Service)為代表的一批國務院左派外交官,就認為中國共產黨並非蘇聯的傀儡。哪怕中共抗日沒有國民政府來得積極,甚至於可能與日軍有所勾搭,其目的都是為了爭取中國擺脫一切外國勢力的控制,包括蘇聯的控制。二戰末期與日軍的勾結,還有1958年以前對蘇聯的「一邊倒」,都只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手段而已。
日本是40年代的次要敵人,蘇聯是50年代的次要敵人,那麼誰是中共這30年來的主要敵人呢?無疑是選擇了無條件支持蔣中正為中國唯一代表的美國,這也是中共批評美國為「帝國主義」國家的原因。以英國為代表的多數北約國家,早在50年代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不顧美國的反對紛紛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到了70年代初,國際現實的發展似乎證明謝偉志與聯合王國的看法是正確的,美國與中共在意識形態上固然水火不容,但是在蘇聯轉為中共主要敵人的情況下,雙方也可以成為相互利用的次要敵人。出於這個想法,尼克森在1972年2月訪問了北京,為雙方的「關係正常化」拉開序幕。然而美國終究是重視意識形態的國家,結交新朋友不等於拋棄老朋友。
身為早年的親台派,尼克森沒有辦法如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那般一腳把台灣的中華民國踢開。為此縱然尼克森是打開大陸大門的先鋒,但美國與中共還是沒有在他任內建交,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該如何因應中華民國的問題。為了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況下,給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一個中國國家」的政策必須要虛級化,以確保「兩個中國政權』的利益都被美國照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