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笨蛋!問題在內政─綠營抗中保台為何失靈?

2022-10-28 06:10

? 人氣

中共二十大召開,民進黨企圖再打抗中保台牌,但對選情却似無拉抬效果。圖為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AP)

中共二十大召開,民進黨企圖再打抗中保台牌,但對選情却似無拉抬效果。圖為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AP)

近日,中共召開了二十大,身為台灣人,關注的焦點必然聚焦在對岸針對台灣的主張,同時也在意會不會因此影響到地方大選。民進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攻擊的好機會,從鄭運鵬開始指稱張善政是「統派」,到各路人馬跳出,指責國民黨主席向中共發賀電是「賣台」,都可以看出民進黨面對自己選情不利,正缺沒有政策願景、議題彈藥時,只希望透過抹紅牌攻擊國民黨,進而重新掌握選戰攻防主導權的企圖心。

然而觀察輿論發酵情況,綠營這一波攻勢似乎打在了枕頭上,並沒有發揮想像中翻轉局勢的效果,難道「抗中保台」的萬靈丹真的已經沒用了嗎?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國民黨這一年來路線明顯轉移,經過朱立倫一系列在兩岸、國際政策路線上的表態,包括:親美友日和陸路線的提出、重啟駐美代表處等,相較過往時期,是否還能夠被指稱為「親中政黨」已有待重新討論,因此以此點攻擊藍營候選人,殺傷力自然不大。

其次,兩岸局勢的根本困境在於,中共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方案,經過反送中事件後不被台灣人民所接受,而習近平的連任壓力,也造成他必須透過對台的強硬政策,為自己的統治取得正當性,與台灣人所傾向的維持現狀有所落差。因此如何找到平衡點,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就成為評價兩岸政策優劣的首要標準。

而為了維持現狀,則需要使用建立在國際關係現實主義上的「嚇阻理論」,也就是透過捍衛主權的能力與決心與和對方和平共處的意願三個指標,以此衡量嚇阻是否成功,進而維持現狀。比較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國民黨的朱立倫主張2D戰略,分別要利用對話(dialogue)和防禦(defense),一面加強國防的硬實力,另一面也不放棄和對岸的對話與相互理解,如實施此路線,似有達成嚇阻的可能性;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則一直是「一邊倒」的典範,且台獨黨綱也註定無法使其更張獨派的路線,因此無法與對岸建立溝通渠道,導致無法建立嚇阻,從此標準觀之,國民黨的論述似更能保障兩岸安全。

第三,從國際局勢、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角度分析,如要使兩岸和平、維持現狀,先是要讓兩方的溝通愈發順暢,經濟往來愈發蓬勃,進而使雙方形成「互賴關係」,基於互賴會使兩邊政府決策要考慮的層面更加複雜,因此戰爭就不會輕易地爆發,比較兩黨的政策內涵,從邏輯上,主張積極對話的國民黨相較民進黨,更能促進兩岸之間從商貿到政治的交流,進而達成基本信賴,使海峽兩岸長治久安;而實證上,比較兩黨執政的兩岸貿易往來歷史數據,也可以證明這個猜想。

最後,地方大選在性質上本就與兩岸、國際政策較無關係,再加上民進黨政府自己對林智堅抄襲案的處理態度、NCC的核照關說案與桃園、新竹兩地的公共建設被發現根本是豆腐渣工程。這些內政問題,才是大家在縣市首長層級的選舉中所關注的,而能提出政策切合民眾需求的候選人,也才是大家所需要的市長,民進黨利用宏大的國族敘事,並無法掩蓋自身施政的缺失。

從國民黨的改革、兩岸政策的重塑,到這次地方大選的提名策略,都使得藍營在面對各種攻防時能有更多的迴旋餘地;而綠營的候選人頻頻出包、民進黨政府的恣意濫權,都使得人民對其執政喪失信任。因此不論是側翼對夏立言訪陸的批評,還是這一波對國民黨「賣台」的攻擊,都可以被藍營輕鬆化解,而民進黨不檢討自身、只會抹黑、抹紅對手的套路,是否真能扭轉綠營的戰局劣勢,恐怕年輕世代、中間選民都不會給出積極回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為台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