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西進薪資部分是最大關鍵,以陳盈駿、周儀翔等中華好手來說,到大陸CBA打球稅後年薪至少1百萬多人民幣,將近5百多萬台幣,而在台灣開給頂級球員的薪水平均落在250萬台幣上下,兩岸薪資落差大,近年來像是田壘、劉錚、楊敬敏先後登陸,而西進最具代表的就是林志傑。而球員薪資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的呢?
1.市場太小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去年平均年薪為54.7萬,平均薪資低要去花錢進場看的意願就小,以去年統計台灣一季7隊才600萬票房,以一張門票350元計算,僅17142人入場觀看比賽,重點這門票還是全收歸籃協
2.轉播權利金少
4年1億2248萬元順利得標,各隊能分的只有電視轉播權利金。
3.廣告商投入意願小
轉播收視率只有0.2%,廣告商認為廣告效益太差自然不願意投注‧
4.企業贊助意願小
- 企業受限規模不願投入
- 比賽人氣越來越低,企業主肯花的錢就更少。
5.政府政策介入效果差
林德福透露,體育署已派人針對日本與韓國的職業籃球聯盟進行考察,未來也有打算利用運動彩券盈餘來挹注扶植職籃,作者認為這效果有限,因為運彩的替代性很高,消費者不一定願意投注在台灣籃球。
以上觀點綜合起來,推動台灣運動職業化也無法留下好的籃球員,推動台灣運動職業化看起來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罷了。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管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