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端午連假的第二天,媒觀與台中的拓凱教育基金會合作,第一次來到台中舉辦「媒觀講堂」講座。這次講座的主題希望從媒體素養教育「認識媒體」的核心關懷,聚焦在時下的YouTuber熱潮,邀請了兼具YouTuber 、魔術師、滑雪教練與自學中學生身分的「嬸嬸」沈聲瀚,與公視青少年新聞議題節目《青春發言人》主持人,同時也是台大學生會會長的林彥廷進行對談,希望藉此拆解將「網紅」YouTuber視為青少年 成長教育「危險因素」的既定印象。
據報載,台灣在去年由聖結石成為第一個頻道訂閱人數破百萬的YouTuber後,直到今年,頻道訂閱人數破百萬的台灣YouTuber已來到十五個。另一方面,YouTube的母公司Google除了透過YouTube創作者學院的數位學程,也積極於台灣以影像傳播見長的世新、政大等大專院校合作,可見除了YouTuber受關注度的日益增加,在產業的思考下,Google官方對於培養年輕影像創作人才的企圖也不言可喻。
從今年年初,台中惠文高中新聞社針對校內同學所做的簡單調查可以看到,超過七成的學生有定期追蹤「網紅」的習慣,而YouTube更是時下青少年主要使用的社群媒體。相對而言,調查中使用Facebook卻僅有百分之六。在「Facebook是老人在用的」的聲音下,這種用Facebook/不用Facebook的區別,儼然成為標示老人與年輕人的分界線。而媒介使用的差異,也反映在這場座談的兩位講者身上,平均年齡十九歲的講者,在一般的座談場合,的確並不多見。
不過在講座的開始,主持人林彥廷先從所謂「網紅」這個名詞的意義開啟了整場的話題,也為「YouTuber=網紅=年輕人的產物」這樣的等式畫上了一個問號。他以口中的「網紅發展史」:網上的文字創作到圖像、照片到今天網紅幾乎等於是YouTube上的影片創作者,回顧也區分了所謂「網紅」的發展階段。似乎在這樣的「歷史回顧」下,也帶出了不同世代之間的共同性。從這樣的角度思考,九把刀算得上是早期的網紅,而號稱「戰神」的朱宥勳,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代表「Facebook世代」(姑且這樣說),這個仍以文字為主要傳播媒介的世代的網紅。
在上述的思考下,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平心討論YouTube上的這些影像創作者,而不是僅僅將YouTuber看成屬於年輕人的,天馬行空的「外星生物」。這也呼應了在座談之初,嬸嬸對他在YouTube上最初創作動機的回顧,其實只是來自於「儲存檔案的硬碟滿了」這樣平凡的原因。成為YouTuber的過程更是一種機緣巧合:當他開始在YouTube上傳自己變魔術的影片,YouTube的社群媒體特性,慢慢的讓他獲得許多人的回饋,這也漸漸加深了他持續創作影片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