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緬甸軍方奪取國家政權時,世界各地許多人們都感到意外。幾個月前,這個東南亞國家才剛舉行了民主選舉,翁山蘇姬所代表的民主陣營大獲全勝。然而事實證明,在民主進程當中,軍方戀棧權位讓這個國家難以向前邁進。
緬甸民主運動家懷恩寧(Wai Hnin Pwint Thon)3日出席奧斯陸自由論壇(Oslo Freedom Forum)台北場期間向《風傳媒》指出,她相信問題出在於軍權,緬甸需要擺脫軍人干政,民主化的道路才會更平穩。
懷恩寧:民主路顛簸,原因出在於軍權
懷恩寧認為,軍權遺毒阻礙了緬甸的民主轉型,緬甸若要重新回到民主化的進程,第一件事就該徹底瓦解緬甸軍方勢力。
在2011年走向民主之前,緬甸有將近半世紀的時間,籠罩在全世界最兇殘、漫長的軍事獨裁政權統治下。1988年,人民由於對經濟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滿而發起示威,軍方卻朝民眾開火,造成約3000人死亡。緬甸國父翁山之女翁山蘇姬遂投身民主運動,創立「全國民主聯盟」。
兩年後,全民盟成為最大反對黨,更贏得首次民主選舉勝利。然而軍方拒絕移交權力,不承認選舉結果,更自此長期軟禁翁山蘇姬,西方國家開始對緬甸發起制裁。1992年,迫於國內民主抗議和西方國家外部施壓,時任軍政府領導人丹瑞開始推動政治轉型進程。但軍方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放棄對國家的控制。
2008年,軍政府推出新憲法,規定立法機關成員必須有25%是軍事代表,修改憲法需有75%國會議員同意;軍方有權指定兩名副總統中的一員;政府的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邊境事務部長必須由現役軍人擔任;軍方對憲法改革擁有否決權,軍隊獨立管理軍務,不受總統領導等等。
2010年11月,軍方支持的鞏固與發展黨在全國大選中獲勝,5年後緬甸歷經第一次政黨輪替,全民盟在選舉中獲勝並成為執政黨。接著2020年,全民盟再度於全國大選中高票獲勝。
2021年2月,軍方按耐不住了,宣稱選舉舞弊,並藉2008年修憲留下的後門──第417條與第418條──要求總統在「危及國家主權」情況下,將行政、立法及司法權力交給國防軍總司令,並實行緊急狀態一年。在緬甸民主改革實踐差不多10年後,軍方無流血推翻了民選政府,讓一切努力化為烏有。
應達成民族和解
目前任職「英國聲援緬甸組織」(Burma Campaign UK)的懷恩寧認為,在推翻軍權之後,緬甸的民主還有漫漫長路要走,面臨像是轉型正義與政體改革等難題。但她有信心能透過公開辯論,相互和解,替國家找到出口。
過去數十年來,緬甸少數民族盛行擁兵自重。盤據於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武裝軍隊,例如克欽邦獨立軍(KIA),與政府軍之間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血腥衝突。全民盟政府雖承諾考慮成立「民族聯合政府」,促進民族大和解,但迄今尚未實現。2017年,若開邦穆斯林少數民族「羅興亞人」遭軍隊鎮壓、種族清洗,逾100萬羅興亞人逃至鄰國孟加拉,更讓該國的族裔問題震驚國際。
「我們是一個擁有大量少數民族和宗教少數群體的國家,因此需要真正地公開討論,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聯邦民主。」懷恩寧指出,緬甸民主人士長期呼籲建立一種包容多元民族的聯邦民主制度,以解決國家根深蒂固的族裔矛盾。
面對一旦軍方勢力瓦解,緬甸內部是否有可能發生各族裔內戰的提問,她回答道:「這次政變帶來了積極的轉變,我們看到各民族之間越來越團結。在過去,很多城市地區的民眾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族裔問題,並認為羅興亞人或其他少數民族受到的殘暴對待只是宣傳或假消息。然而現在,我們試著相互理解,對受害者道歉,彼此合作。」
同時,她說台灣將成為緬甸人民向民主過渡的良好模範,「上週我去了二二八紀念館,看到台灣所經歷的民主化過程,我深受鼓舞,我們有很多東西能向台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