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值得害怕的並非中國本身,而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

2022-11-06 00:55

? 人氣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周六的德語媒體,繼續密集關注前一天蕭爾茨的北京之行。《法蘭克福匯報》警告說,最關鍵的問題是德國今後如何站隊,從而避免重蹈對俄政策的覆轍。《經濟周刊》則指出,值得害怕的並非中國本身,而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法蘭克福匯報》以"不要重蹈對俄政策的覆轍"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人總是對德中關係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而當今真正關鍵的問題則是,作為歐盟最主要國家的德國應該持有怎樣的戰略定位。

"時代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可以從這一點上看出:蕭爾茨是首位去北京探討地緣政治問題的德國總理。在國際舞台上,習近平也許是唯一一位能夠對普京施加些許影響力的領導人。蕭爾茨確信地說,他和習近平都一致認為,威脅動用核武是不負責任且危險的行為。盡管如此,我們依然不應該高估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對俄羅斯的影響力。普京已經一再證明,他願意為侵略戰爭付出極高代價。至於他是否回動用核武器,則很有可能取決於他的統治權力受到多大威脅。哪怕是習近平,也無法為普京提供權力保障。"

"而在台灣、新疆、氣候變化、貿易等所有其他議題上,星期五在北京的會談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果。德國公眾總是對此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我們固然可以公開談及維吾爾人的境遇,蕭爾茨總理也確實這麼做了,但是我們不應該以此作為衡量德中關係的准繩,因為還有許多其他重要議題,比如烏克蘭問題。即便在氣候保護問題上,作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也不會在短期內如德國環保人士所希望的那樣快速行動。這也是我們應該更多談論如何適應氣候變暖的原因。"

"德中關係最艱難的議題則是貿易,這不僅僅是因為在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依然存在著嚴重不對等,也因為社會各界總是對此危言聳聽。讓具有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德國在全球化時代停止和中國的經濟往來,也就是對華脫鉤,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便美國也不會這麼做。德國的問題始終在於:將工業界的利潤與國家利益等同起來。德國政界不應該像個商人一樣對待國際政治,比如在處理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時。安全與自主必須得到首要關注,這一點德國總理還需要補課。"

"德中既是伙伴也是對手,這就是全球化的矛盾之處。關鍵問題在於,作為歐盟主要國家的德國持有怎樣的戰略定位:到底是站在西方陣營內,還是如北京所希望的那樣站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在俄羅斯問題上,柏林曾做出了錯誤決策,這個錯誤我們不應該再犯。"

在台灣、新疆、氣候變化、貿易等議題上,星期五在北京的會談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果

德國《經濟周刊》以"不要害怕中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值得我們害怕的並非中國本身,而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