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所引起的關注顯然不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為RCEP雖然包括東協10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15國,就經濟規模、人口及貿易值,大約均占世界三成,為全球最大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但是RCEP內容不夠深化,遠不及CPTPP 開放程度;再加上RCEP規定要在生效一年半之後才吸納新會員,目前最有可能加入的僅有香港,與CPTPP生效後即可接受新會員申請不同。而CPTPP迄今已經有臺灣等5國申請加入,還有不少國家表達意願,CPTPP儼然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FTA。
雖然RCEP相對沈寂,但影響力仍不容小覷。美國在亞太合縱連橫,拉攏各國籌組各式政經聯盟來制衡中國大陸,RCEP成為中國大陸與美國抗衡重要的平台。而在美中貿易戰下,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懲罰性關稅,不少大陸企業將生產據點由中國大陸移往RCEP區域;再加入RCEP內產業合作機制的推動,使得中國大陸與RCEP經貿連結更加緊密,與美國推動供應鏈去中化相抗衡。
中國大陸雖然也申請加入CPTPP,但要符合CPTPP高規範困難度頗高;而且CPTPP內部目前對中國大陸加入仍有雜音,中國大陸短期仍難以加入,未來RCEP仍是中國大陸在亞太最重要的區域貿易協定。
RCEP開放程度低,尤其是對中國大陸較敏感的國營事業、數位貿易及智慧財產權規定並不嚴格,另外,中國大陸服務業是採取「正面表列」,開放程度也不高。使得中國大陸可以在不需要大幅自由化下,即可加入RCEP享受利益,成為主要受益國。
由於中國大陸在RCEP影響力根深蒂固,臺灣加入可說是遙不可及,所以臺灣應正視沒有加入RCEP的影響。2021年臺灣約有70%出口至RCEP,包括42%到中國大陸。如果進一步檢視可以發現臺灣對RCEP 出口多數已經是零關稅,所以不受RCEP降稅影響。但是臺灣出口至RCEP非零關稅產品,雖然所占比例不高,但主要均為機械、紡織、食品及石化等傳統產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在全球FTA蔓延下,這些產業在欠缺FTA下,已經受到排擠,未來隨著RCEP持續降稅,對這些產業負面影響會更大。
未來臺灣對RCEP出口的零關稅及非零關稅產品差距仍會擴大,非零關稅占總出口比重還會繼續下滑。然而此並不是RCEP對臺灣出口影響不大的解釋,反而是RCEP産生衝擊後的結果。未來如何協助這些産業拓展出口,扭轉關稅劣勢,可說是非常關鍵。
綜合而言,由於RCEP成員對自由化立場分歧,歷經談判將近十年,期間又有印度退出,才勉強達成共識。雖然目前自由化程度不深,但在全球區域結盟成為風潮;再加上RCEP即將吸納新的會員下,RCEP的作用還會擴大,對於沒有加入的其他國家,必然會產生排擠效應,值得關注。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