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合一選舉「官定起跑日」前夕,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宣布辭去立委,有媒體以「震撼彈」形容;他的對手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反嘲,「反正他在立法院功能不大,辭不辭沒差。」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則評價,「做秀成分比較高」。
12位立委全辭,9席要辦補選
對手的反諷在情理之中,但他們說對了一件事,這根本不是震撼彈,如果參選台中市長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也辭立委以示決心,或者全體參選縣市長的朝野立委們,一併請辭,才勉強算得上是顆「彈」,因為這涉及選舉立刻面臨多席次立委補選,但能有多大「震撼」效應,還是難以定論,頂多是讓台灣從年底一路選到2024的總統大選。
立委轉換跑道競選縣市長早有前例,有人帶職參選,有人辭職參選,法律並未明文規定(任何)公職候選人不能帶職參選,不論是背水一戰或志在必得而請辭,都在候選人一念之間,但候選人一念不是「淨身出院」這麼簡單,除了區域立委要補選之外,還涉及立委辦公室要解散重來,還有一缸子立委助理要想辦法投靠新老闆,一般而言,對帶職參選者要不要請辭,不會這麼苛求,某種程度也是不希望因為選舉造成太大動靜。
今年則屬特殊狀況,因為帶立委職參選者人數實在太眾,國民黨除了蔣萬安,還有許淑華參選南投縣長,林為洲參選竹北市長;民眾黨有兩席不分區立委高虹安競選新竹市長,賴香伶競桃園市長;民進黨更驚人,一下就投入7席立委,包括蔡其昌競選台中市長、鄭運鵬競選桃園市長、蔡適應競選基隆市長,黃秀芳競選彰化縣長、劉建國競選雲林縣長、周春米競選屏東縣長、劉櫂豪競選台東縣長;其中,蔣萬安請辭前還到立法院行使立委質詢權,高虹安簽到却因病改書面質詢,公督盟則點名4位候選人鄭運鵬、劉建國、周春米和許淑華,自新會期開議迄10月,完全沒有出席問政的紀錄。
國會成了第二戰場,政務官當衝鋒手
12位參選縣市長的立委中,看起來國民黨3席勝算大;民眾黨勝算大的1席高虹安,受到助理費上繳公基金案的衝擊,變數橫生,但因為兩席都是不分區立委,不論請辭或當選,遞補即可,唯一要考量的是辦公室是由遞補者接收;民進黨問題最大,7席之中唯有勝算的是不分區立委周春米。換言之,唯一能響應蔣萬安辭立委而影響最小的就是周春米,遞補除了派系平衡考量,不會是問題。然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周春米若辭了,其他6位同黨立委立刻陷入尷尬之境。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民進黨對蔣萬安辭立委的第一時間反應是:7位選將都不會辭,一起死皮賴臉好過孤軍失業。
立委參選縣市長,法律既無強制,就沒有該不該的問題,只有得不得的問題,即使納稅人每年供養每位立委近千萬(包括歲公費薪給、助理費和林林總總的各種補助與考察經費),十二位立委就是上億預算,但若全辭算上補選的成本,國家開銷不會更少;此外,但凡選舉季立法院選前停會一周或兩周,也有前例,與其不專心開會,稀里糊塗通過預算或法案,或藉著立委質詢讓政務官當選戰衝鋒手,如農委會打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資策會還破天荒列席立法院打高虹安,又或者衛福部為是否護航陳時中(高端)天天在國會吵架,不如停會安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