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番表態也在網上引起輿論反彈。不少人指,舉報信是5月4日遞交的,為什麼4月就調查且處理,懷疑學校並未對舉報認真調查。
輿論壓力下,中山大學10日再發一則公告,對張鵬作出行政處罰,作出停課處理,停止其任教資格,取消其碩士生、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終止與其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聘任合同,並報請主管部門,取消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稱號。
#Metoo 在中國
然而這樣的結果沒有讓所有人滿意。微博上不少網友認為中山大學是在感到輿論壓力下才「不得不」處罰張鵬的,還有人指出此前還有其他高校有類似事件一直沒有處理結果,認為高校缺乏正視性騷擾問題的態度。
性別平等工作者馮媛認為,與北航、北大的處理方式一樣,中山大學此次也採取了「被動式處理」的模式,「如果事情沒有得到廣泛關注,他就不會處理,如果處理,也就是悄悄沒人知道的處理,」她說。
馮媛表示,這種「危機公關」、「當成個案」處理的形式,會讓更多有性騷擾行為的人存在僥倖心理。
從此次刪文的廣度來看,性騷擾這個話題在中國社會仍是一個「禁忌」。與全世界的#Metoo風潮不同,在中國,類似事件首先會遭到打壓。
一位熟悉內情的中大校友告訴BBC中文,1月北航事件發生時,已有中山大學學子向學校遞信,要求建立健全防性騷擾機制,但被學校拒收,沒有得到回應,且學校禁止此事在網上傳播。此次舉報張鵬的事件也有其他部門介入。「因為你有煽動學生的嫌疑,是學生群體性的行為,他們最怕的就是這個,」這位校友說。「他們(不)管你什麼事情,我覺得跟主題沒有太大關係。」
儘管在全世界要求性別平權的運動下,中國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進步的幅度遠遠不及他國。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與文化、輿論環境及學校因素都有關。「畢竟能主動舉報的女生太少,而且媒體在報導時也有顧慮,」他說。
馮媛也指出,由於各種打壓,施加性騷擾的行為人不會停手,同時反對性騷擾的人被壓制,這「也讓人覺得很沮喪壓抑」。
但是,「這不是完全可以阻止的住的,」馮媛說。「很多努力還是希望打破這個模式,讓真的性騷擾能夠變成一個比較容易講出來,肇事者受到調查處理、受害者得到支持和公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