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百年,全球各國曾經四度顯著開打貿易戰,包括(1) 1930年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而後引發的全球戰火、(2) 1962年美歐的雞肉貿易戰、(3) 1970、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後讓日本進入失去的10年,以及(4) 21世紀初的鋼鐵貿易戰。前面兩場貿易爭端與相關評析可參考5/25出刊的「美國舞劍意在籌碼,歷史經驗市場反應不一」。
本文接續觀察百年以來、規模較大的第3次貿易戰爭,發現當時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在國際地位、經濟發展階段、乃至對美國開始造成威脅等狀況竟如此相似,透露美國的確存在再度發起貿易戰爭的誘因,過往的美、日摩擦特別值得拿來對照今年Trump所發起「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貿易戰。現今美國加徵關稅清單劍指中國2025戰略產業,頗有當年希望打壓日本強國出頭的意味。本文由古觀今,經由過往日本面對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經驗,推估此次中國可能遭遇的挑戰與後果,並特別針對中國課徵大豆一例,評析對中、美相關影響。
1950年至1980年日本出口佔全球總出口比重由不到3%一路攀升至10%,其出口至美國規模/總出口占比更曾達40%,對比於當今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規模占其出口總量約20%,且美國約半數貨物貿易逆差是來自中國。面對美、日貿易摩擦,日圓在1985年廣場協議推動下曾大幅升值,而為支撐出口,BOJ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資產價格快速膨脹,至1989/5遲來的緊縮政策方搓破資產泡沫。以史為鑑,我們評估此次中國具有較為充分的條件能避免重演過去日本的失誤,包括預防本幣過度升值,讓人民幣保持基本穩定,並採取中性貨幣政策,以防止資產價格過度膨脹。長期而言,中國人口眾多亦利好當局鼓勵國內消費,從而降低經濟成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
近期中美首波戰線已鳴槍,美國7/10再公布新的關稅清單,擬加碼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10%關稅,中、美貿易大戰進入高峰。然中美貿易戰若無限上綱,不論中國或美國都不會有贏家,依照Trump的行事作風猜測,其很有可能於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或經濟利益後,再度喊停,預期在期中選舉落幕前,貿易大旗仍將是Trump競選的主要戰線。截至目前,中美雙方已確定互相加徵對方340億美元商品25%關稅,其中,中國針對Trump票倉、選擇將大豆納入清單,促CBOT 大豆期貨價格一度崩至新低。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所進口的大豆多數是用來製作豆油與豆粕,後者為養殖豬隻的主要飼料。考慮到中國近期豬價低迷,即便反映加徵關稅後,大豆價格走揚,飼養成本上升,豬價上行空間或相對有限,通膨不致過度揚升,在此情況下,將利好PBoC保持對經濟釋出支持力度的彈性,匯率亦存在些許貶值空間。預估中、美貿易煙硝未止之前,搭配Fed持續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大方向將延續弱勢震盪格局,年底前不排除觸及6.76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