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欄》日本失落十年血案在前,中國終將力挽狂瀾

2018-07-16 06:10

? 人氣

百年四大貿易戰之三:廣場協議後不久,日本迎來失去的10年

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貿易立國策略奏效,帶動日本經濟實現 20 多年的高速增長,全球貿易的地位亦隨之提升,其迅速的成長幅度開始令美國某些產業感到不安。美日貿易爭端由紡織品拉開序幕(圖1),日本紡織品從1950年代開始搶占美國市場,美國1957年開始密集通過限制日本紡織品的法案,1972年美國強迫日本接受《美日紡織品貿易協定》。爾後美國要求日本主動限制彩色電視出口,1974、1977、1978年美、日在鋼鐵領域開始爭端不斷,最為激烈的貿易摩擦發生在汽車產業。除了限制日本汽車出口規模,美國還要求日本完全開放本國的汽車市場。為了緩和日益嚴重的財政赤字,減少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美國希望透過美元貶值來改善國際收支,1985年日本與美、德、法、英等國簽訂《廣場協議》同意日元兌美元升值,美日貿易戰的硝煙達到高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pn
 

《廣場協議》推動日圓大幅升值(圖2),為了支撐日本出口,BOJ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基準利率由1986/1的5%一路降至1987/2的2.5%,導致資產價格快速膨脹,日本Nikkei 225指數由1982年間約7,000點狂飆至1989年末近39,000點。不過,在資產價格快速膨脹之際,BOJ並未迅速作出回應,直至1989/5才開始採取強烈的緊縮性措施,最終戳破資產泡沫,不久後,日本陷入長達 10 餘年的經濟停滯,即「失去的10年」。

2.pn
 

當時的日本與現今的中國擁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首先就全球總出口的層面切入,當需求強勁推動全球貿易蒸蒸日上之際,各國共享貿易蓬勃發展所帶來的利好,但當經濟發展放緩之後,各國需求趨弱,為了爭奪出口份額來維持自身增速水平,各國間開始出現貿易的競爭與摩擦。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出口金額/GDP占比不僅停滯成長(圖3),2014年以來更顯著下行,前述情況部分與全球經濟放緩所導致的總需求減弱有關。而前次全球出口/GDP比重停滯不前時,就是1970年代後期,時值美、日貿易摩擦漸次加劇之際,前述的背景時空與現行的總體環境極為相似。

3.pn
 

如前所述,日本的貿易立國策略是以振興出口作為主要的核心內容,其出口金額占全球總出口比重從1950年不到3%一路攀升至1980年代後期約10%(圖4),於此同時,美國出口占比則一路下滑。細究其中,日本出口到美國的規模/總出口的占比相當高,1980年代的極盛時期曾達40%(圖5),而中國現在不僅出口金額在全球總出口的占比快速增加,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規模占其出口總量約20%,而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當中、中國的占比也接近50%。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